长江网 2017-07-25 15:10
7月23日,一场在成都举行的“我与环保厅长面对面座谈会”引发网友关注。本着“拒绝套路,啥都能问”的公开承诺,19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就公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向四川省环保厅长于会文面对面发问。(7月23日 人民网—四川频道)
在现场,代表们就水源、噪音及雾霾等问题连续发问省环保厅长。包括针对敏感的“彭州石化”提问,于会文也坦率作答,用深入浅出的比喻向市民代表陈述“彭州石化”的污染物排放状况。“拒绝套路,啥都能问”的座谈方式,消除了市民代表有关环保的许多疑问,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地方党委政府治理环保问题的信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让各级政府肩上的环保担子更重,也让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参与环保治理的热情显著增强。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环保治理上习惯“捂盖子”的做法,既令社会公众不满、也对一些环保问题的治理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雾霾治理中对车辆实行限行措施、倡导公众绿色出行,一些人便不理解、并有颇多微词。
但环保治理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而且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共治方能实现共享。为此,建立环保治理的良性互动模式,增加社会公众参与环保治理和环保监督的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对环保治理的信心和信任,就显得尤其重要。“啥都能问”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既让市民代表“一吐为快”,也让为官者听到社会公众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到社会公众真实的想法和愿望,这种良性互动,对提高环保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
四川作为环保大省,肩负着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职责使命。严守生态红线,坚决有力治理污染,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等,将作为未来五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在良性互动中推动环保治理水平实现跃升。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面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搭建更多的平台、给公众创造更多的“啥都能问”的机会。而对于社会公众,在“啥都能问”的同时,也更应该争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行动派,以实实在在的环保行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推动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作者:周丽云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