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缝纫机承载难忘记忆

张家口新闻网     2017-07-20 15:19

50年缝纫机承载难忘记忆
50年缝纫机承载难忘记忆
50年缝纫机承载难忘记忆

  【“我家有‘宝’”系列报道之五】

  记者赵晓刚

  穿针、走线、踩脚踏,62岁的赵素贞在一台老缝纫机前熟练地操作着。她目不斜视,匀速推送的布料经过机针处留下一串细密而整齐的针脚。随着轮轴转动,踏板翻飞,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声响。而这声响已经伴随赵素贞一家整整50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曾是家庭中的奢侈品,被称为“三转一响”。今非昔比,如今普通人家中用缝纫机缝补衣物已不多见,但它却并没有淡出赵素贞的生活。这台老缝纫机留有的岁月痕迹,总会让赵素贞忆起那段艰苦而又幸福的旧时光……

  购置缝纫机成全家人目标

  7月18日早上,赵素贞将缝纫机台面上的杂物清理一番后,掀起台布,使这台有着50年历史的上海牌缝纫机又露出了本来面目。打开机箱,赵素贞将乌黑锃亮的机头搬出来放平稳,又从台面下方的小抽屉里取出皮尺、画粉和针线,准备修改一件有些宽大的衣服。

  “如今,使用缝纫机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时候都买成衣,衣服还没等穿破,就又买新衣服了。”赵素贞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但是缝纫作为一门手艺不能丢,艰苦朴素的作风也不能丢。

  赵素贞姐弟三人,她排行老大。母亲秦风枝勤劳朴实,全家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了她。即便如此,母亲秦风枝依然热爱生活,她经常在街上看到时髦衣服后,便记在心里,然后从百货大楼买布料,回到家里剪裁纸样,之后放在布料上,再用画粉画出剪裁线,进行裁剪、手工缝制。出自母亲之手的衣服,赵素贞和两个弟弟穿着美观、得体,羡煞很多小伙伴。然而,每次做衣,母亲总是在忙完家务之后,量体、裁剪、手工缝纫、熨烫,工序费时费工,母亲因此总要干到很晚。赵素贞现在还记得,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俯下身子一针一线缝制布料的身影。为了能让母亲少费些心血,那时能够拥有一台缝纫机成了全家人的愿望。

  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是30多元,父亲是八级钳工,能挣到普通工人的两倍,但要养活一家人也并不容易。为了攒钱买缝纫机,全家人更是过起了紧巴巴的日子。吃莜面舍不得用油,就将圆白菜切成丝拌着吃;拌葱叶子、窝窝头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只有当亲朋上门看望时,母亲才做一顿白面饺子招待他们,顺便一家人也打打牙祭。“这台老缝纫机就是从全家人牙缝里抠出来的”,对于那段日子,赵素贞这样诙谐地总结道。

  几年间,母亲的精打细算终于有了回报。1967年,赵素贞一家攒够了买缝纫机的160多元钱。随后一台崭新的上海牌缝纫机被拉进了这个五口之家。

  缝纫机来到家里后,便被当成了宝贝。擦缝纫机成了母亲每天必做的家务。为了防尘,母亲还特意买布做了一个罩子。父亲擅长维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检查缝纫机上的轴承等部件,加点润滑油进行保养。对于缝纫机出现的一些小故障,父亲处理起来也很谨慎,除查看说明书外,还向专业人士请教,不敢掉以轻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缝纫机受到这样的礼遇,无非是让它更好地服务这个家。那一年,赵素贞12岁,母亲认真学习用缝纫机做衣物。从最初针脚不均匀,版型走样,到慢慢地,针脚细密,对线整齐,穿着更加舒适;从做床单、被套、枕套,到旧物改造,将装米的蛇皮口袋裁剪开来,做成布兜;从相对单调的男装,到给赵素贞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做时髦的衣服……赵素贞觉得,这台缝纫机的到来简直让喜好女工的母亲如鱼得水。至今,她回想起母亲为她做的中式外套,迪卡风衣,花缎棉袄,的确良半袖……心里仍美滋滋的。

  一台缝纫机也拉近了邻里情。当时,赵素贞一家住在桥东区沙石路后街5号院,院里十多户居民只有她家有缝纫机。由于手工缝补衣物太耗工,而且不如缝纫机缝得结实耐用,邻居们就总来找母亲帮忙。母亲则是有求必应,邻里们自然相处得很融洽。至今,赵素贞看到这台老缝纫机,还时常想起当年邻居们围坐在家里拉家常的热闹场面,想念着那些已故去的老街坊。因为母亲人缘好,缝纫手艺也精湛,上世纪80年代,50多岁的她经人推荐进入到一个校办工厂,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裁缝。

  1981年,赵素贞与丈夫徐宝荣喜结连理,二人也搬进了新房。受母亲秦风枝影响,赵素贞的缝纫技术虽不及母亲,但向她讨教一番后,新房也发生了变化。玫瑰色的窗帘挂起来了,黑白相间的方格床罩铺在双人床上了,浅绿色的沙发套也走进了客厅……每当下班后回到家中,赵素贞看到整洁美观的家装布置,着实感到了缝纫机给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一年后,女儿小雪出生了。小生命的出现,使得作为外祖母的秦风枝更加忙碌了。几寸宽的下脚料,她就像变戏法似得,一会儿的工夫便给孩子做成一件小百褶裙;做床上用品余下的布料,经她细心拼接后,在缝纫机上一阵飞针走线,则成了一块包裹孩子的襁褓;还有那些精心缝制的小裤子、小老虎鞋……更让赵素贞佩服的是,一块黄白色方格布头拿过来,只见母亲秦风枝对折几下后,一剪刀下去展开来,之后在缝纫机上转了几圈,一件小棉袄的罩衣便做出来了。母亲用心陪伴着小雪的成长,小雪自然也成了母亲的又一个模特。一件又一件新衣服穿在小雪身上,让秦风枝在忙碌之余,也享受着这份天伦之乐。

  如今,赵素贞也当上了外祖母。虽然外孙的各种衣服不再用她缝制了,但她仍延续着老传统,用这台跨越了半个世纪的老缝纫机给孩子制作漂亮的沙包,让孩子少玩电子产品,多参与户外活动。另外,一些小荷包、小布袋也是赵素贞做给外孙的,虽然款式略显土气,但她觉得要比市面上买的结实耐用。

  一晃50年过去了,人们告别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缝纫机作为当年的奢侈品,也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虽然与杂物为伴放置在角落里,但赵素贞只要不经意间看上一眼这台老缝纫机,心里总会泛起一阵波澜。其实老物件就像一坛陈酿,越久越香醇。在年轻人眼中,可能它们并不会产生多少经济价值,但在这些老物件背后,却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难忘的记忆,对于赵素贞来说,看重的正是它身后的这些“附加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