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 2017-07-06 14:53
本报讯 从2010年全面启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来,截至2016年底,陕西全省各级财政投入30.3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5.7亿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62个,带动全省各级各类园区2495个,园区规划面积达到920万亩,建设面积598万亩,占到全省耕地面积的12%,实现了省级园区在涉农县区、主导产业、一二三产业、市场主体方面的全覆盖。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省级园区为重点,市县园区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几年来,各地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大胆探索,逐渐形成了一批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科学先进、运行机制良好、产业和地域特色鲜明、带动作用突出的发展模式。
一是产业聚集推动型。如眉县齐峰园区推行“企业自建基地、全程托管服务、产业板块推进、品质品牌结合”的猕猴桃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是经营主体带动型。如泾阳县日新园区由入园企业发展“农地入股、共建基地、加工增值、按股分红”模式的酿酒葡萄产业化;阎良区大荆山园区依托合作社推行“土地集中流转、农户从事生产、合作社抓两头”的设施蔬菜发展模式。
三是科技创新驱动型。如千阳县海升园区发展“大苗建园、矮砧密植、立架栽培、水肥一体、机械作业”的现代苹果生产模式;澄城县润强园区实行“组培式育苗、工厂化繁育、设施化栽培、反季节生产”的樱桃技术集成模式;周至县佰瑞园区实行“品种技术示范、种质资源圃建设、花粉生产推广、物联网应用、职业果农培育”的猕猴桃科技集成创新模式。
四是生态循环促进型。如安康市阳晨园区发展“种猪繁育、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生态化种植”的低碳循环模式;陈仓区国人园区推行“菌类工厂化生产、菌渣转化燃料、菌糠加工饲料、经济林下养禽”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兴平市星光园区推行“良种猪繁育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生物有机肥加工、生态果园建设”的循环发展模式。
五是三产融合引领型。如泾渭新区茯茶园区推行“标准茶园建设、加工技术研发、多元产品开发、茶文化展示传播、茶艺体验休闲”的三产融合模式;陈仓区绿丰源推行“生产智能化、产品直销化、质量追溯化、采摘体验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六是服务支持拉动型。如洛川县政府成立管理服务机构,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吸纳经营主体入驻园区,提供技术、信息、金融等全方位服务,推行品牌营销战略,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正在成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力载体,成为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设施的重要舞台,成为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独特平台,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阵地,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