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避全日制员工被伪装成“钟点工”?

快资讯     2018-08-07 14:34

近年来,一些企业打擦边球,聘请“钟点工”干全日制员工的活儿。有的是口头约定为“钟点工”,有的还签下“钟点工”的用工协议或劳务合同。记者采访了保洁员、促销员、婚庆员、演艺员等22位“钟点工”,一些人的遭遇:被辞得不到赔偿,时薪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受用工单位欺骗签订非全日制劳务合同……(7月7日 《工人日报》)

“钟点工”是《劳动法》规定的一种按小时计算工资的用工形式。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从事的工种主要有翻译、餐饮服务、家教、促销员等。钟点工,一方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特定需求;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人通过兼职创收提供了便利,也为劳动力市场起到补充的作用。

由于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有些用人单位就精于把劳动者伪装成“钟点工”,致使这部分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伤害。还有的用工单位偷换概念将“劳动合同”改成“劳务合同”等等,让劳动者遭到不公对待。

一些用人单位之所以能将全日制员工伪装成“钟点工”,除去用人单位无视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外,一则是由于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比如,据记者采访,对于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用工协议、全日制、非全日制等这些概念,不懂其中区别的劳动者比比皆是,而用工单位恰恰利用了这点;二则在于劳动者依法维权能力差,这也惯坏了用工单位的为非作歹。

钟点工与全日制用工相比,在待遇、保障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差距,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会被任意伪装成“钟点工”,其一,需要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比如,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性质,如果平均每日工作时间超过4小时,且每周工作时间累计超过24小时,自己的身份就不是“钟点工”,在相关待遇上就应该向全日制员工看齐。

其二,需要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比如。各地政府可以制定规范的《全日制劳动合同书》与《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书》,明确用工时长和劳动报酬等,从而助推用工行为的规范化;同时,劳动用工监察部门,应强化监管执法,对以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为幌子,用合法手段来掩盖非法目的的企业,须即时跟进,并采取依法有效措施对其纠偏。

其三,需要工会做好后盾。对此类现象,各级工会应引起重视。一方面应做法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对劳动者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工会不妨积极伸出援手,为其维权增添一臂之力。当然,对于用人单位须认识到,合法用工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就应少些把劳动者伪装成“钟点工”式的假聪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