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注意饮食卫生安全,谨防胃肠型食物中 毒

快资讯     2018-07-16 14:29

夏至已至,"炎值"爆表,细菌滋生,这个季节吃东西就要格外警醒,谨防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是进食被多种细菌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胃肠道感染。本病潜伏期短,发病突然,易群体发病,病死率较低、恢复快、预后良好,但年长、体弱者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胃肠型食物中毒夏秋季较为多见。 

 

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如家畜、家禽、鱼类及野生动物和人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通常不产生明显的免疫力,且致病菌血清型多,可反复感染发病。

4.流行特征:本病在5~10月份较多,7~9月份尤易发生,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相关。常因食物不新鲜、食物保存与烹调不当而引起。病例可散发,有时集体发病。潜伏期短,有进食可疑食物史,病情轻至重与进食量有关,未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后流行迅速停止。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胃肠型食物中毒会出现什么症状?

临床症状大致相似,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起病急,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腹泻轻重不一,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呕吐较剧烈,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黏液。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有腥臭味,也可见脓血便部分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病例粪便呈血水样。变形杆菌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病程短,多在1~3天恢复,极少数可达1~2周。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搞好饮食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 管理传染源

一旦发现可以食物中毒,应立即封存可疑食物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及时调查处理,及早控制疫情。加强对禽畜的宰前检疫与宰后检验,严禁售卖病死动物肉类。饮食行业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腹泻、皮肤化脓感染等情况,应停止参与食品制作,立即治疗处理,必要时调离岗位。

2. 切断传播途径

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食品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进行卫生监管;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积极进行卫生宣传教育。

1.禁止食用病死禽畜,因伤致死,经检验肉质良好者,食用时应注意弃去内脏,彻底洗净,肉块要小,煮熟,煮透;刀板用后洗净消毒,已变质的肉坚决不食,肉类、乳类在食用前应注意冷藏(6℃以下)。

2.肉要煮透,接触熟食的一切用具要事先用流水洗净,切生鱼生肉的刀板要经清洗消毒才能切熟食,蒸煮螃蟹要在沸水中充分煮透,吃剩的螃蟹存放超过6小时者应再煮一次才能吃,醉、腌蟹不能杀菌,最好不吃,必要时加醋拌浸,可以杀菌。

3.生鱼、生肉和蔬菜应分开存放,剩余饭、菜、粥等要摊开存放在通风清凉处,以防变馊,下餐食前须彻底加热。

4.售卖食品时,切实做到货款分开,以免食物污染。

5.饭菜按就餐人数做好计划,现做现吃,避免剩饭剩菜。

6.消灭苍蝇、鼠类、蟑螂和蚊类,不在食堂附近饲养家畜家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