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技术传播更有效率

中国经济导报     2018-07-06 15:10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东部人口密集地区平均不及3分,人均耕地面积只为美国的10%,而耕地资源仍在持续不断减少。我国土壤受污染严重,微量元素流失,而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在用药用肥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渠道获得专业技术指导。
    我国农村青壮年很少留村务农,大部分农村务农人群平均年龄在50岁上下,受教育程度低,使用智能手机获取互联网上的农业信息比例还不够高。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农业是实体经济,源头是庄稼地,需要从产业链最前端的作物种植上把控,从产地的农业经营技术服务出发,做好管理和服务。产地管理更重要的也是更容易市场化的就是农业的科技化。真正科学的农业技术手段可以在农业各个环节促进效率的提升,比如帮农民优化土壤质量,向其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种植过程中田间实地管理,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等。按照互联网的运营思维,如果每个环节上都优化10%,效果将会非常惊人。
    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整个农业产业链趋于商业性的分工合作。美国的农技服务公司提供从种子、农药、化肥、灌溉设备,大型机械、金融、服务等连带技术上门服务,在提供硬性产品的同时,会将植保、预测、防控等软性服务同时植入。在服务过程中,农技服务企业可以合理收费。
    但在我国,农技服务的渗透面临着很多问题。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普遍缺乏积极性,服务意识不到位,专业知识水平低,缺乏现代化科技设备和工具。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差,且居住分散,信息交流非常落后,对现代化种植手段和新型作物缺乏足够认识。
    因此,我国农村发展电商最缺的是人才。如果只靠政府的外力推动,在村子里建点,教给农民一些基本的应用技术,而没有使农民得到实惠,培训往往就是走过场。农民最讲实际,一旦学有所获,“获”能变利,就会增强从业的主动性。像“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这样的农技服务项目,如果能不断优化服务,下沉到田间地头,真的帮农民有所增收,就有可能开启付费商业模式——虽然他们目前还没有这样做。不管如何,想让精打细算的农民付费没有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互联网可以把农业科技知识储存得更完善,传播得更高效,提高新一代技师、农户的学习效率,而不是每一代人都需要自己摸索从零积累。“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尚在,谁抢先一步,谁就有优势占领市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