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邮票上“神秘”的埃及文化

中国艺术品新闻中心     2018-07-05 14:43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怪不得奥巴马一到北京,就迫不及待登上长城,让记者拍下他昂首挺立的镜头。 

  从全球范围来看,岂不能说:“不见金字塔非好汉”?周围的朋友很多不想去埃及旅游。与亡灵对话,参观陵墓与干尸,似乎还有所忌讳。人类文明这一章,其实是非读不可的。 

  金字塔 200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50周年,埃及邮政委托中方设计与印制了纪念邮票和小型张。全套2枚邮票的图案,分别为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与中国的西安古城楼,小型张背景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与长城。人类古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一下子集中到这组邮品中了。在非洲与阿拉伯地区,埃及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埃及小型张上,用了阿拉伯文和中文两种字样。按照规矩,中文理应写成“埃及-中国建交50周年”;由于是中方设计的,反客为主,竟然写成了“中国-埃及建交50周年”。 

  2010年,在埃及纪念上海世博会的小型张上,我们见到“世”字人形的会标,还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埃及馆建筑等。 

  金面罩 2001年,在中国和埃及建交45周年的时候,图坦卡蒙金面罩同事出现在中国与埃及邮票上,同一套邮票另一枚的图案是三星堆铜人头像的金面罩。 

  1967年埃及发行的邮票上,有年轻法老的彩色塑像,他右手持短的权杖,左手执一根长棒,站在木板上。这根长棒不像鱼叉,也许是一根长矛。塑像的黝黑肌肉富有弹性,头饰、配饰、衣裙,都闪耀着金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科商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中科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科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总部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共和工业路107号华丰互联网创意园A座336 邮编:518101
电话:0755-88849616(总机) 传真:0755-27838114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2005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