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不要通过网络搜索,寻找所谓的“《华豫之门》鉴宝、讲座、拍卖”等内容,搜索网站中存在着大量违法广告,侵害着《华豫之门》的名誉以及广大藏友的利益。
请广大藏友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 《华豫之门》栏目组
八思巴文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创制,所以藏文与八思巴文都是拼音文字。当时在西藏地区还有一种拼音文字,就是梵文。梵文并非日常生活使用的文字,而是一种佛教使用的语言,具有宗教的神秘性。比如佛教密宗很重视念诵咒语,而且认为这种咒语使用原始的梵文音韵,才能具有巨大的神力。所以,梵文在西藏地区主要是密宗信徒修行、施法时使用的一种文字。 八思巴作为藏僧,曾两次为元世祖忽必烈传授密宗灌顶,是皇帝的上师。在向忽必烈传授萨迦派密法时,八思巴自然会用到神秘的梵文字。历史记载明确的是下面这一次:
“喜迁莺”是词牌名。古戏上有词:“……海神庙前有见,忘义多应当罪名。王魁一负桂英女,锦绣带里难逃命。”窑工艺匠感其故事叹息,在瓷枕上演绎古词之意,借《黄钟宫》古词意唱出了全剧的情节。“黄钟宫”也是古词的宫调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上说:“黄钟宫为七宫,是为名曲。”我曾在某博物馆的古瓷瓶上,读过一首《七夕》的黄钟宫调,词人叫王淑梅,“乌栖星隐无眠夜,愁绪又千结。怆然含泪,无言静默,银镜初缺。(么)碧霄良景,鹊桥相见,挥手离别。望穿秋月,牛郎织女,无语凝噎。”也是悲情词意,就不细解了。总之在南宋末年,确实有人被《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故事一再打动。
图10,清晚期青花缠枝纹长方印盒墓志。长10.8、宽7.7、高4.8厘米。右盖背刻楷书铭。盒下层内底刻楷书。 图11,瓷罐墓志(缺盖)。直径9.7、高19.4厘米,通体上下施青黄釉,釉面匀净光滑泛出光泽,是典型的越窑罐型。专家们断定,有字的瓷罐可能就是一尊墓志铭。其制法也相对比较复杂,先拉坯胎,之后在素胎瓷罐刻墓志铭,施加青釉后烧制完成,再为墓主人随葬。 该罐表面文字的内容明了该罐为墓志铭,其中内容大致为墓主一生的概括,以及家庭成员的介绍,而让人们重视的一句话为“光启三年,岁在丁未二月五日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意思就是说,在唐代光启三年(887)的时候,墓主人在贡窑北山被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