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9 17:17
2008年10月,《华豫之门》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改版。这次改版效果社会反响强烈,每一期节目播出后,栏目组都能接到上千个要求参与节。每两周举行一次的鉴宝活动,都有来自各地的近千名群众参与。这些人员60%来自外省,其中也有喜爱文化的外国友人;新浪、酷六、暴风影音等多家国内网站与栏目联系要求合作;开播5年,数万名群众参与了栏目组织的文化活动;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排位中,《华豫之门》稳居同时段电视节目4~6位。改版后,《华豫之门》在收藏栏目中个引入市场概念,邀请活跃于国内外行和古玩市场、具有鉴定评估能力的业内人士担任市场观察员进行评估。在节目风格上,《华豫之门》强调鉴宝活、鉴定专家、市场观察员、持宝人、观众六位一体,良性互动。网上鉴宝
6、喜字常常是与青花淡描装饰在一件器物上。这种青花谈描双喜字的纹饰初是从乾隆时开始出现的,到嘉道时期才逐渐多起来。7、在嘉、道时期,凸雕的铁花纹饰开始多了,虽然在乾隆时已出现,但数很少。这种铁花纹饰,一般都装饰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称“哥瓷铁花”。8、属于影地绘画、移地轧道、彩地、绿里底及耳饰等,在乾隆时比较时兴的多种形式的瓷器花纹装饰,到嘉、道时,更加普遍应用。
玉器
玉器的使用和丧葬的礼仪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点。从考古发掘来看,一般红山人的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而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数量和规格明显较中心大墓低,但同时还葬有数量不等的猪、狗等,再低等级的墓葬只有陶器陪葬,个别的墓葬没有陪葬品。这说明红山文化的社会结构等级制度严格,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经形成了原始的。
2020华豫之门及网上鉴宝
发掘资源是节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打造节目品牌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的取决于节目资源的利用程度。而一旦节目品牌打造成功之后,又可以通过延伸品牌价值链,再度整合节目资源,培育新的点。2008年,《华豫之门》栏目承载“全省强势 概念 全球视野”的理念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创新:请专家走进演播室进行鉴定,使藏品鉴定更具性,可信度更强;把收藏视野拓展至全球收藏市场;在节目形式上,打破常见的嘉宾谈话评宝,引入海选元素;在节目包装上,强调现代、时尚、大气、雅俗共赏等。这些措施不仅有效了节目的可视性看点,还建立了栏目与收藏市场的联系,整合了收藏资源,同时,解决了节目雅与俗、文化品位与大众口味等一系列矛盾。
2020年起,《华豫之门》将进一步进行产业化,在继续丰富节目内容、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致力于品市场的研究与探讨,把文化和市场做“厚”、做“深”。
2020华豫之门及网上鉴宝
郭葆昌早年曾在北京西华门德聚成古玩店学徒,后开始独当一面,尤精于鉴定清官窑瓷器。自己也欣赏并收藏了一批宋元以来的官窑名瓷和其它文物,在京师古玩圈子里颇有名气,并因此结识了许多收藏家和巨卿显贵。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