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8 16:08
2008年10月,《华豫之门》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改版。这次改版效果社会反响强烈,每一期节目播出后,栏目组都能接到上千个要求参与节。每两周举行一次的鉴宝活动,都有来自各地的近千名群众参与。这些人员60%来自外省,其中也有喜爱文化的外国友人;新浪、酷六、暴风影音等多家国内网站与栏目联系要求合作;开播5年,数万名群众参与了栏目组织的文化活动;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排位中,《华豫之门》稳居同时段电视节目4~6位。改版后,《华豫之门》在收藏栏目中个引入市场概念,邀请活跃于国内外行和古玩市场、具有鉴定评估能力的业内人士担任市场观察员进行评估。在节目风格上,《华豫之门》强调鉴宝活、鉴定专家、市场观察员、持宝人、观众六位一体,良性互动。鉴定联系电话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此书是耿宝昌先生1981年5月在南京陶瓷鉴定上的讲稿,几经修订补充后正式出版。耿宝昌先生毕生从事古陶瓷研究工作,积累数十年,辨别真伪,颇有独到之处。该书对景德镇窑明清瓷器造型分析十分详尽,颇有参考价值。
尽管通常很难地界定一个学派的起点,不过大多数分析美学家都同意,这个学派的起点一般可以从比尔兹利(M.Beardsley)和威姆瑟特(W.W imsatt)于1946年发表的《意图的谬误》算起。在中西跨文化语境中,一些在占有显赫地位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美学流派,在当代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也没有积极有效地参与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这是研究中西美学关系时应予特别关注的重大课题,因为这涉及跨文化美学研究中,学现代化、西化与本土化的纠缠中,由于复杂的文化异质性因素作用而带来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过滤机制,分析美学在运行轨迹就是如此。
华豫之门鉴宝栏目组在什么地方及鉴定联系电话
发掘资源是节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打造节目品牌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的取决于节目资源的利用程度。而一旦节目品牌打造成功之后,又可以通过延伸品牌价值链,再度整合节目资源,培育新的点。2008年,《华豫之门》栏目承载“全省强势 概念 全球视野”的理念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创新:请专家走进演播室进行鉴定,使藏品鉴定更具性,可信度更强;把收藏视野拓展至全球收藏市场;在节目形式上,打破常见的嘉宾谈话评宝,引入海选元素;在节目包装上,强调现代、时尚、大气、雅俗共赏等。这些措施不仅有效了节目的可视性看点,还建立了栏目与收藏市场的联系,整合了收藏资源,同时,解决了节目雅与俗、文化品位与大众口味等一系列矛盾。
2020年起,《华豫之门》将进一步进行产业化,在继续丰富节目内容、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致力于品市场的研究与探讨,把文化和市场做“厚”、做“深”。
华豫之门鉴宝栏目组在什么地方及鉴定联系电话
八、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
明代民窑青花瓷断代的,包括造型、青料、纹饰、绘法、胎、釉、款识等方面特征,这些特征从明代早期到晚期都有相应的演变规律,是进行分期断代的重要依据。
观察器物的造型变化,可以从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颈部、耳朵、系、流、柄等方面进行对比,其中以底足、口沿和腹部的变化为明显。明代民窑青花瓷多为日常生活用器,常见器物有碗、盘、罐、瓶、炉等几种,其中碗、盘的数量占绝大多数,罐的数量其次。只要了这几类器物在造型上的演变规律,对于整个明代民窑青花瓷的断代,即可做到心中有数。以明代民窑青花碗为例,洪武时期的碗底足无釉,制作粗糙,有的底心有乳突点,多见痕或旋胎痕。圈足平切或向外斜削,圈足较浅,足跟由外向内斜收。此外还有一种圈足内为斜坡状底。有的碗里心带涩圈,采用的是叠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