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8 12:32
2008年10月,《华豫之门》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新改版。这次改版效果社会反响强烈,每一期节目播出后,栏目组都能接到上千个要求参与节。每两周举行一次的鉴宝活动,都有来自各地的近千名群众参与。这些人员60%来自外省,其中也有喜爱文化的外国友人;新浪、酷六、暴风影音等多家国内网站与栏目联系要求合作;开播5年,数万名群众参与了栏目组织的文化活动;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排位中,《华豫之门》稳居同时段电视节目4~6位。改版后,《华豫之门》在收藏栏目中个引入市场概念,邀请活跃于国内外行和古玩市场、具有鉴定评估能力的业内人士担任市场观察员进行评估。在节目风格上,《华豫之门》强调鉴宝活、鉴定专家、市场观察员、持宝人、观众六位一体,良性互动。鉴宝时间
3、色彩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苏青料进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无论从数量和上都有很大,成为当时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青花瓷器的一大特点是青花料有很大变化。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也叫一道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康熙青花瓷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更是玩家眼中的收藏珍品,同时也是历代仿家的主打产品。不少藏友对现今鱼龙混杂的瓷器收藏市场望而却步,对市场价值较高的康熙青花瓷更是如履薄冰。本篇,笔者运用自己在瓷器收藏中所积累的,针对康熙青花瓷器的真伪,在宏观和微观角度用对比青料质感、釉质气泡等较直观的来鉴别康熙瓷器及历代仿品。以其抛砖引玉,或可使一些在海量古瓷辨识理论及纹饰时代风格辨认方面感觉枯涩而踌躇不前的藏友们多劈一条路径。同时也期待藏友前辈们给予多多的指正和交流。
发掘资源是节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打造节目品牌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的取决于节目资源的利用程度。而一旦节目品牌打造成功之后,又可以通过延伸品牌价值链,再度整合节目资源,培育新的点。2008年,《华豫之门》栏目承载“全省强势 概念 全球视野”的理念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创新:请专家走进演播室进行鉴定,使藏品鉴定更具性,可信度更强;把收藏视野拓展至全球收藏市场;在节目形式上,打破常见的嘉宾谈话评宝,引入海选元素;在节目包装上,强调现代、时尚、大气、雅俗共赏等。这些措施不仅有效了节目的可视性看点,还建立了栏目与收藏市场的联系,整合了收藏资源,同时,解决了节目雅与俗、文化品位与大众口味等一系列矛盾。
2020年起,《华豫之门》将进一步进行产业化,在继续丰富节目内容、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致力于品市场的研究与探讨,把文化和市场做“厚”、做“深”。
华豫之门鉴宝费用及鉴宝时间
此洛神赋造像中,洛神面像长圆,头戴高冠,右侧的侍者驾辇,辇上华盖与风帆应风而动,华盖上饰有鸾铃。辇前有三条应龙拉着辇车齐头并进。右侧一魔羯鱼跃面,为洛神的车辇护驾。辇车下与水面间,有一朵盛开的莲花。此造像刻划极为生动传神,为南朝造像中的神品。
此造像中洛神乘坐的辇车、驾车的海龙、开敞的车箱、羽翮装饰的车轮挡板、圆顶华盖、九斿之旗等等图像上的特色,与敦煌419窟中所见的西王母(帝释天妃)出巡的造形极似。可能是因为《洛神赋》太过凄美,或者是《洛神赋图》顾恺之的“秀骨清像”的描绘引领时风,且此时志怪盛行,人神相恋的故事便是其中重要的主题之一,〈洛神赋〉的故事在这种氛围之下更成为家重新诠释的对象。再加上当时的统治阶级对曹植文学成就的高度推崇,使这一题材逐渐被吸收到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