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青藏高原生态警钟敲响,对于冬虫夏草在消费市场所演绎的虚幻神话,杨大荣、詹红岩等专家痛心疾首。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冬虫夏草这一物种的未来,更是其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虫草核心分布地带处于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源头的高寒草甸,其生态地位在整个亚洲都举足轻重。青藏高原生态极其脆弱,一旦被破坏很难自我恢复。
登上神坛后,冬虫夏草的经历便和很多我们熟知的“人造奢侈品”类似了,它不仅是可以吃的滋补品,更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到2010年左右,受生态破坏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不少冬虫夏草产区减产,供应量降低使冬虫夏草行情再次上涨。此时的冬虫夏草价格已经达到21万元/公斤,也就是210元人民币/克。而当年的金价约为280元人民币/克,冬虫夏草价格几乎已经和金价持平。只用了短短30多年,被炒作的冬虫夏草,已与黄金一样贵重。要知道1974年一块1公斤的金砖可以买到半吨重的虫草,而到了2010年,同样的一块金砖可能连等重的虫草都买不起了。
三门峡回收临期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夏天是草,这神奇的高原精灵,被列为中国名贵药材之宝。而正是这不断被称为“软黄金”的高原生物,近年来在医药领域吹出了越来越大的泡沫。日益稀少的“软黄金”,冬虫夏草是分布在海拔2800米至5400米之间高寒草甸中的一种中国特有珍稀生物。它与野生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贵中药材。
采挖者挖走了虫草,却留下难以根治的生态恶果。挖虫草,一般工具是专用的镢头和小铲。发现虫草后,为不破坏虫体,人们就将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挖一根虫草最少要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而采挖过程中被践踏、车碾的面积则更大。杨大荣说,每年虫草采挖季节结束后,草山上都留下无数坑洞。这些坑洞不仅将寸草不生,还会不断沙化,可能引起整片草原的退化、沙化。与25年前比较,主产区一些植物消失,而狼毒、橐梧、燕尾兰等有毒杂草已经大部覆盖牧草。雨后取土分析,被破坏过的土壤含水量比完整的要低8%至31%。
虫草由菌核和子座两部分构成,冬虫草的子座是麦角科冬虫夏草菌,属于一种真菌植物,菌核部份是蝙蝠蛾的幼虫,虫草的来源需要多个条件凑在一起,才能成为治病延年的冬虫夏草,当成年后的蝙蝠蛾把卵产在土壤里,一段时间后,卵转变成为幼虫。此时,如果幼虫呆的地方刚好有成熟的冬虫夏草菌、撒下的种子,而温度和湿度刚好适合此菌的生长,蝙蝠蛾幼虫此时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抵抗力较差,便会感染上此种病菌(就如人得了某种癌症一般),真菌在虫子体内慢慢发展,菌丝布满虫子全身,吸收其养分,致使幼虫全身充满菌丝、僵硬而死;夏天,菌丝自虫子头部开始发芽,即生出子座,露出地面,子座只有独立的一根(有分枝的极为少见,不到2%),细长如捧球棍,全长4-11厘米头部稍稍膨大,有点像一个窄窄的椭圆形,表面呈深棕色,打断后为白色,子座的基部留在土中与虫子头部相连。菌核部分是幼虫本身,呈深黄色,形状如僵死的蚕。体长一般为3-5厘米,有20-30个环节,足有八对,分别为颈部三对和尾部一对,较小;腹部4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