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长期吃虫草,可能砷中毒!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也一直密切注意着虫草热潮,主要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2001年,卫生部本着环保目的,明令限制冬虫夏草这类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作为保健食品原料。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专家讨论后也表示,冬虫夏草作为食品长期服用的安全数据尚不明确,暂不建议作为食品原料使用。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加入进来,正式发布了《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由于服用虫草存在砷中毒的巨大风险,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将冬虫夏草从保健品中除名。
登上神坛后,冬虫夏草的经历便和很多我们熟知的“人造奢侈品”类似了,它不仅是可以吃的滋补品,更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到2010年左右,受生态破坏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不少冬虫夏草产区减产,供应量降低使冬虫夏草行情再次上涨。此时的冬虫夏草价格已经达到21万元/公斤,也就是210元人民币/克。而当年的金价约为280元人民币/克,冬虫夏草价格几乎已经和金价持平。只用了短短30多年,被炒作的冬虫夏草,已与黄金一样贵重。要知道1974年一块1公斤的金砖可以买到半吨重的虫草,而到了2010年,同样的一块金砖可能连等重的虫草都买不起了。
三门峡长期回收冬虫夏草,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冬虫夏草的“成名之路”在市场营销中,冬虫夏草被推崇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实际上,冬虫夏草直到清代中后期才出现在中医典籍中,功效也只是“保肺益肾,止血化痰”。上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在虫草中发现了一种物质,命名为“虫草素”,在1974年,一种叫做“喷司他丁”的物质被发现,虫草素和喷司他丁都有抗活性,后来发现虫草中也有喷司他丁的存在,此后,就成了冬虫夏草回收火爆市场的重要因素。
被人们疯狂追逐的冬虫夏草,实际上是体内有一种寄生真菌的“虫草蝙蝠蛾”幼虫。这种幼虫冬季潜伏在土中,到春夏之交,被真菌感染而从虫体顶部长出子实体露出地面,发育成草状,成为“冬虫夏草”。在中医专家眼里,虫草其实很普通。“它是中药,它的药效只适用于肺虚、肾虚或肺肾两虚引起的各种病症。现在虫草高昂的市场价格已远远超过它的药用价值。”青海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药师说。他呼吁消费者理性对待。
辨别虫草时要注意以下3点:1看:草形冬虫夏草体型如蚕。一般只有一条“草头”,很少有多分枝“草头”的虫草,“草头”基部较粗,末端渐细,长度在0.1~4厘米。2闻:草味真品有自然的冬菇香气或略带腥味,伪品一般无气味。3泡:虫草真虫草用开水浸泡,虫体和菌座紧相连,不脱落,徦虫草用开水浸泡10分钟后,徦菌座会开始脱落,与虫体分开。冬虫夏草,属虫草科植物,是虫体与菌丝相连而成的结合体。土壤中的蝙幅蛾幼虫被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所感染,体内营养物质被其吸收,躯体逐渐被菌丝体充塞,变成僵死的躯壳,此为“虫”。来年春天,菌丝体从幼虫的口器中长出,伸出地面。顶端略为膨大,外形像根棒,表面有许多小球形孢子,此时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