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冬虫夏草的真相不过一场笑话,冬虫夏草的功效宣称受到了许多质疑——不仅现代科学不支持,传统也不支持,科学界几年前就发现,所谓的成分主要是虫草素和喷司他,并没有其他效果,其实在冬虫夏草中检测不到。当然,冬虫夏草回收商家的追捧者喜欢说“只是否定了虫草素和喷司他丁,并不能证明它不能,更不能证明它没有什么的功效”,如今这种说法实际上在混淆视听,蒙骗民众。
冬虫夏草经过挖掘后,以晒干的虫体状进行销售,在国内口口相传的“民间”领域,虫草具有增强免疫、的功效。然而关于虫草,科学的真相是:虫草共有1500多个种类,但至今未明确任何一种具有效果;在一些研究中提到的“虫草素”,冬虫夏草中并没有存在,而是在另一种我们常见的“蛹虫草”中存在。虫草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测,与常见食用真菌相似,冬虫夏草中的活性成分为:核苷类及多糖类化合物。而其中,让其脱颖而出,身价超群的,还属虫草酸和虫草素这两种成分。虫草酸:又名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的组织脱水剂,上广泛应用于脑水肿,预防急性肾衰,青光眼,加速毒物及从肾脏的排泄,但由于代谢机制,甘露醇一般选择静脉注,口服吸收甚少,且口服过量还可能导致腹泻。
许昌回收冬虫夏草,一些保健品中经常标注的原料“冬虫夏草菌丝体”,是从天然的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菌种,经过人工方式、工厂化生产培养出来的菌丝体。网上价格从几元钱到19800元,售价不一。李增智分析:“掺杂使假的,拿假的种类冒充虫草、蝉花,一些保健食品和食品用的是人工栽培的、人工发酵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报批它要以菌株作为基础,因为不同的菌株它的安全性是不一样的。”不管是什么菌什么霉,不管能不能和冬虫夏草扯上关系,只要傍上“虫草”这两个字,马上就身价倍增。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相关市场乱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我们的食品市场才得以规范,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冬虫夏草的主产区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地,25年前,冬虫夏草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高达20-46条;而目前,大部分以前的密集分布区冬虫夏草种群已经灭绝,还有分布的最密集区每平方也仅1-5条。全国的冬虫夏草产量仅是25年前的2%-3.5%左右,而且还有急剧下降的趋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据虫草屋一线同事报道,就西藏那曲为例,每天藏民采挖到的虫草比2011年少20条,从这些数据的减少可看出冬虫夏草资源的严重萎缩状况。
大家对冬虫夏草什么印象?最容易联想到的似乎就是——贵和补。冬虫夏草有多一贵?10克可以卖到3000元,比黄金还贵。冬虫夏草有多补?搜索一下,对它功效的介绍都是“增强免疫力、抗癌”之类的词,听着就很“滋补”。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一个“中国式”骗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