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冬虫夏草的“成名之路”在市场营销中,冬虫夏草被推崇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实际上,冬虫夏草直到清代中后期才出现在中医典籍中,功效也只是“保肺益肾,止血化痰”。上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在虫草中发现了一种物质,命名为“虫草素”,在1974年,一种叫做“喷司他丁”的物质被发现,虫草素和喷司他丁都有抗活性,后来发现虫草中也有喷司他丁的存在,此后,就成了冬虫夏草回收火爆市场的重要因素。
被人们疯狂追逐的冬虫夏草,实际上是体内有一种寄生真菌的“虫草蝙蝠蛾”幼虫。这种幼虫冬季潜伏在土中,到春夏之交,被真菌感染而从虫体顶部长出子实体露出地面,发育成草状,成为“冬虫夏草”。在中医专家眼里,虫草其实很普通。“它是中药,它的药效只适用于肺虚、肾虚或肺肾两虚引起的各种病症。现在虫草高昂的市场价格已远远超过它的药用价值。”青海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药师说。他呼吁消费者理性对待。
许昌冬虫夏草回收,曾经被曝光的天狮牌虫草菌丝体胶囊,商家宣称它们的产品曾连续几年荣获“中国保健品公信力产品”称号,并且承诺,保证正品,甚至说“假一赔命”,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姚一建经过检测,告诉媒体真相: “根据我们实验室检验的结果,它叫做弯颈霉,与冬虫夏草是不同的物种,没联系。”
冬虫夏草的功效与它的生长海拔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即:生长海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冬虫夏草的作用与功效的强弱,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如下:1.冬虫夏草的品质优劣与形成冬虫夏草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优良的寄主是形成冬虫夏草的前提,海拔越高产区的年均气温越低,越有利于在自然条件下形成高品质的冬虫夏草。2.高海拔产区影响冬虫夏草生长的不利因素(主要为环境污染与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相对更少,形成的冬虫夏草所含的有益成分更高。3.冬虫夏草生长海拔越高,产区自然环境越严酷,当然这里所说的“严酷”仅仅是以人的眼光来看,站在冬虫夏草的角度看则未必,但不管怎么说,冬虫夏草所含的各种有效成分,是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我们既可以认为它们是冬虫夏草为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而主动生成,又可以认为它们是冬虫夏草经严酷自然环境的“雕琢打磨”后被动产生,离开这种环境,很多成分很可能无法生成或生成量大打折扣,而越高海拔产区,其自然环境越特殊,越能激发冬虫夏草在生长时形成各种有益的成分。
4号下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消息,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的试点工作。通知发给的对象是北京、江西、湖北、广东、青海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但在2012年8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曾下发关于《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要求高效开发利用冬虫夏草资源,推动高端科技含量保健食品的研发。那么,为什么这次突然要停止冬虫夏草试点工作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局长毕井泉这样解释:因为冬虫夏草不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物质,因此它不能单独作为保健品的原料,保健品原料必须要列入到保健品目录,里边有一部分是属于中药材,但这部分中药材一定要是食药同源目录,才能作为保健品的原料。冬虫夏草其中可以有一种,按照原来卫生部的规定,可以有一种不是在食药同源目录里边的,因此单纯冬虫夏草一个品种作为单方的制剂,这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