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被人们疯狂追逐的冬虫夏草,实际上是体内有一种寄生真菌的“虫草蝙蝠蛾”幼虫。这种幼虫冬季潜伏在土中,到春夏之交,被真菌感染而从虫体顶部长出子实体露出地面,发育成草状,成为“冬虫夏草”。在中医专家眼里,虫草其实很普通。“它是中药,它的药效只适用于肺虚、肾虚或肺肾两虚引起的各种病症。现在虫草高昂的市场价格已远远超过它的药用价值。”青海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药师说。他呼吁消费者理性对待。
相同数量的青海玉树虫草的气味闻起来感觉要比那曲虫草更浓一点,玉树虫草的腥香气是腥味偏重、香味偏轻,那曲虫草的腥香气是腥味偏轻、香味偏重。个头大小:同样是3条/克(或者其他规格)的虫草各50克分成两堆摆放在一块,仔细观察觉能感觉到那曲虫草在总体上给人感觉个头比玉树虫草稍大一点,原因是玉树虫草的虫体部分比那曲虫草更紧实,即:那曲虫草的虫体部分要比玉树虫草更膨松一点,所以才有同等重量下玉树虫草的个头略小一点,换句话说就是同等大小下玉树虫草比那曲虫草略重。
新乡冬虫夏草回收,造成冬虫夏草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一、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宏观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包括冬虫夏草在内的高档礼品需求量大幅提高.二、是冬虫夏草具有明显的资源稀缺性和地域垄断性,在人工栽培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各地回收冬虫夏草市场上的需求量与实际供给量间存在较大缺口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三、是一些不法商家为获得高额利润,一方面过分渲染冬虫夏草的“神奇”和珍贵稀有,另一方面囤积居奇,对冬虫夏草价格进行疯狂炒作,使之成为投机,使各地回收冬虫夏草价格异常上涨。
一些保健品中经常标注的原料“冬虫夏草菌丝体”,是从天然的冬虫夏草分离出来的菌种,经过人工方式、工厂化生产培养出来的菌丝体。网上价格从几元钱到19800元,售价不一。李增智分析:“掺杂使假的,拿假的种类冒充虫草、蝉花,一些保健食品和食品用的是人工栽培的、人工发酵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报批它要以菌株作为基础,因为不同的菌株它的安全性是不一样的。”不管是什么菌什么霉,不管能不能和冬虫夏草扯上关系,只要傍上“虫草”这两个字,马上就身价倍增。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相关市场乱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我们的食品市场才得以规范,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冬虫夏草的“成名之路”在市场营销中,冬虫夏草被推崇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实际上,冬虫夏草直到清代中后期才出现在中医典籍中,功效也只是“保肺益肾,止血化痰”。上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在虫草中发现了一种物质,命名为“虫草素”,在1974年,一种叫做“喷司他丁”的物质被发现,虫草素和喷司他丁都有抗活性,后来发现虫草中也有喷司他丁的存在,此后,就成了冬虫夏草回收火爆市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