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冬虫夏草连保健品圈子也混不下去了。一边是极力热炒的价格和市场,一边是科研及官方谨慎甚至否定的态度,30多年来被一步步捧上神坛的“人造滋补圣品”冬虫夏草,现在成了游走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边缘地带的“黑户”,出身非常普通,贵得没有道理;效果若有若无,吃多了反而有害。所以,购买之前,请一定三思。
从产区来讲,西藏那曲虫草为最上乘,尤其是色度和大小;较差的是四川虫草,个头较小,颜色较黑,子座较长,西藏由于气候条件差异,西藏虫草采挖期比其他省区再推迟半月或一月左右,那曲地区五月份虫草就已经开始生长,六月份的虫草质量最好,虫草因其产地海拔高度不同,品质差异较大,西藏那曲是海拔最高的虫草产区,产区海拔高度约4500-6000米;其次是青海,产区海拔高度约3000-4000米;再次是四川和其它地区,虫草的品质就较差了,色泽也各异,以虫草眼睛的颜色非常明显,西藏那曲所产虫草眼睛颜色为棕色,青海玉树和果洛所产虫草眼睛颜色为黄色,川草和其它地区所产的草多为红色,客户在购买虫草时通过色泽的差别很容易就能辨别其产地。
平顶山回收冬虫夏草,然而,这已经阻止不了各类保健滋补品的价格飞涨。仅仅过了3年,冬虫夏草价格就从90年的1000元/公斤,翻倍为2000元/公斤。1995年,国家放开了对私人经营冬虫夏草的限制,从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开始推动冬虫夏草价格逐年稳步上涨。2003年的「非典」爆发,冬虫夏草价格迎来了第一次质的飞跃。这场覆盖全民的恐慌,让民众对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切宣传能够“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都成了救命稻草。非典过后,冬虫夏草借着这一波恐慌和“物以稀为贵”的名由,从几千元/公斤涨到1.6万元/公斤,正式迈入“奢侈品”行列。
90年代初,由马俊仁带领的一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异军突起,光1993年一年,“马家军”就连破66项全国乃至世界长跑记录。当时马俊仁称,“马家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关键在于其日常的饮食中添加了鳖精、虫草之类的保健滋补食品。受此影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波争吃滋补食品的狂潮。但很快“马家军”陷入禁药风波,从此销声匿迹。这时人们才知道,当初助力马家军夺冠的并不是什么独特的传统滋补品,而是现代科学研制的兴奋剂。
你对冬虫夏草有什么印象?容易联想到的似乎就是大补,有多补?自己百度搜索一下就知道了,对它的功效介绍都是增强免疫力等,然而这种被很多人视为“上好补品”的中药材,却屡遭批评,原食药监局已经“点名批评”,今年2月27号,原食药监局发布《这4种品不是保建品,千万别花冤枉钱了!其中就有冬虫夏草这种滋补品。早在2016年,原食药监局就曾发布《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样在2016年,原食药监局还在其发布《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其中明确提出: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结果显示,砷含量为4.4~9.9毫克/千克。该消费提示声明,“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有关专家分析研判,食品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毫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