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05 11:22
浮选是铜矿常见的选矿工艺,其中,药剂系统在浮选流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药剂的选择用用量严重制约着最终的选矿指标。某铜选厂浮选流程采用的是1粗1精3扫工艺,为使生产流程更顺畅,选别指标稳步提升,该厂通过对原矿性质进行考察,近期对药剂系统进行了优化。
一、原矿性质
矿石含泥多、密度低、易破碎,铜矿物组成比较复杂,原生矿物有蓝铜矿、蓝铁矿,次生矿物有辉铜矿、斑铜矿、铜蓝,氧化带及过度带由孔雀石、蓝铜矿组成。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钾石、方解石。原矿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下表。
二、药剂系统的优化
1、用38#捕收剂替代丁基钠黄药
该铜矿属单一铜矿,含硫低,杂质元素较少。为了提高捕收剂对含铜矿物的捕收能力,尤其是强化对孔雀石、蓝铜矿的捕收,通过试验研究,现场改用碳链较长的黄药38#强化了对孔雀石、蓝铜矿等铜的硫化矿、氧化矿的有效捕收。生产实践表明,采用38#捕收剂,选矿回收率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
2、改善硫化钠的添加系统
该铜矿是氧化、硫化型混合铜矿,提高选矿回收率,必须强化氧化矿的活化效果,硫化钠是孔雀石、蓝铜矿等氧化矿的良好活化剂。在选矿过程中,硫化钠用量少时是氧化矿的活化剂,用量多时,又对硫化矿有抑制作用;且硫化钠在选矿过程中的作用时间非常短,不宜超过5min;同时,硫化钠在选矿工艺的活化过程中形成的硫化膜非常脆,极易破碎脱落,失去活化作用。针对以上特性,现场采取了以下措施:①1粗3扫实行分段加药,既保证浮选过程中的有效活化,又杜绝不必要的抑制,减少药量消耗;②优化硫化钠的加药点,改搅拌槽加药为进浮选槽加药,减少搅拌槽叶轮对硫化膜的破坏。充分利用硫化钠5min的活化时间,避免了浮选滞后的问题,强化了活化和浮选的适时进行,使硫化钠用量下降35%,选矿回收率提高1.4个百分点。
3、浮选过程中添加硫酸铵
硫酸铵是硫化钠活化氧化矿的促进剂,可加快硫化钠的活化速度、加宽活化区域;避免过剩的硫对被硫化过的氧化矿的抑制作用;使硫化钠活化氧化矿形成的硫化膜更加坚实、稳定,促进了黄药的吸附;使得浮选泡沫变脆、易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矿含泥多、泡沫发黏,易冒槽的不利影响。硫酸铵的使用可提高选矿回收率0.54%。
该厂通过对药剂制度进行优化,降低了药剂的使用量,提高了对铜矿的捕收能力,达到了提高浮选回收率的效果,这与该厂的药剂系统的优化设计初衷是契合的,有意提高浮选效率及回收率的用户可参考该厂,从浮选药剂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