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混凝土添加剂已成为现代化混凝土制备技术和施工技术所离不开的一种重要组分,各种添加剂的应用更是使混凝土材料实现高性能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混凝土添加剂与水泥之间有时存在不相适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添加剂的应用效果以及混凝土的性能。
笔者曾经对混凝土添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进行了描述[1]。认为:按照混凝土添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检验符合有关标准的某种添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添加剂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中,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添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添加剂不适应。
改善六安混凝土添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首先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生产者、混凝土拌合物制备者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大力宣传。只有全社会都承认水泥与添加剂之间存在适应性这一事实,才能正确面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也才能促使人们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混凝土制备者应对每一批水泥、每一批添加剂进行质量检测和混凝土试配试验,寻求原材料的技术特性,尽量将相互适应性好的添加剂与水泥配合使用,以避免因将不相适应的水泥与添加剂共同使用而造成的质量事故、材料浪费或成本提高。
再者,混凝土的制备成本固然重要,但混凝土制备者不能只注重节省费用而无视某些水泥(如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者)或掺加了某种掺合料后配制的混凝土对添加剂掺量的实际需求,因为,添加剂的适宜掺量与水泥特性、掺合料性能及掺量等因素有关,而非传统观念上的固定值。
第四,水泥厂、添加剂厂与混凝土制备单位应携手解决这一类问题,而决不能对自己所存在的技术问题遮遮掩掩、推卸责任。比如水泥厂尽量不采用硬石膏作为调凝剂,添加剂厂遇到所配合使用的水泥为掺硬石膏水泥时,应提供不含木钙或糖钙的添加剂或采取其它技术措施,同时,混凝土制备者也应采纳添加剂厂的建议,及时改变添加剂的品种和掺量。
在实际工程中,水泥与添加剂的适应性试验应在混凝土拌合物制备前就完成,这样才能正确地选择水泥、掺合料和添加剂,并确定最优化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水泥厂和添加剂厂应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如果某批水泥或添加剂出现了不相适应性问题,应立即配合分析和查找原因,以寻求有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