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公司行业:古董
-
服务项目:鉴定,拍卖服务
-
公司区域:上海
-
种类:古玩杂项
-
适用范围:全国
玉璧是一种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的传统玉器礼器之一。据考古研究表明玉璧早产生于距今5~6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都有着不同形制和纹饰的玉璧出现。玉璧适用范围为广泛,既是权力的,也可用于佩戴,又是社交场合中的馈赠品。玉玺,指的是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利的。玉玺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就专门被称为玺,又以玉质,所以被称为“玉玺”。秦代的玉玺由和氏璧所制作而成,是历代玉玺中为的。因为玉质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将玉的特性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玉,还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
将一颗圆润的石头紧握手中,获得内心片刻的安宁,继而获得精神上的强大,这可能就是玉器诞生的瞬间。这种初始状态的偶然延续,逐渐加强而日益,久而久之终于成就了中华民族系统的玉器文化。——马未都《玉之器》中国八千年玉器史,共分为神玉时代、礼玉时代、德玉时代和俗玉时代。八千年的玉器史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情感,由物质中的精神转化为精神中的物质,所以玉的构成中早期精神成份远远大于明清时期,而清代乾隆时期的穷工巧并不是前人不能为而是不为。
第四种形式的琮,转角等于或接近90°,横截面近正方形,但琮体高度小于射径,纹饰节数为一或二节。此种形式的琮,在墓葬中的出土部位更趋复杂,反山M23:126位于死者腿脚部位,出土时夹在两件玉璧之间,M23:163更靠北,毗近墓葬北端随葬陶器,叠压玉璧。汇观山M4出土两件琮,一件(M4:1)位于墓葬棺室南端,明显高出其他器物的出土面,推测原先应当放置在棺盖,另一件(M4:2)出土于死者腰腹部。后杨村三件成组等距离竖直在棺盖上的玉琮,虽然已经受沁朽蚀,但形制都属此种形式。寺墩M3出土的33件玉琮中,也有M3:5等属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