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清代青花玲珑瓷碗收购价格决定因素

时间:2017-03-21 08:46

  委托征集单位:上海古玩艺术投资有限公司

  清代青花玲珑瓷碗2010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又在伦敦以5.54亿元将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改写。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已有12件元明清瓷器的拍卖成交价突破了亿元,在“亿元俱乐部”中是仅次于书画的藏品门类。而市场价与10年前相比,普遍上涨了10倍至100倍,可见元明清瓷器价格涨势如虹,牛气冲天。不过需要注意,现在市场上90%的元明清瓷器都是赝品,真正的上品、名品太少,在买入时,一定要倍加小心。另外,近年来民国瓷器升值较快,投资者也可重点关注。

  这件清代青花一鹭连科玲珑瓷碗,系广安市内文博单位藏品。敞口,斜弧壁,圈足;口径11.2厘米、高6.1厘米。瓷碗釉面光洁,玲珑剔透,青花,发色漂亮;碗内底饰一鹭莲科图,荷叶与莲蓬,荷叶摇曳,莲花怒放,再配以饱满的莲蓬,在荷叶间还停留着一只鹭鸟,整个画面错落有致,神采飞扬;碗内沿饰五福临门纹饰;碗外沿为棱形开光连续纹;碗底一周饰以暗八仙纹。底款为大清康熙年制,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大清康熙年制”款,分3行排列,字体清晰、瘦长,端庄工整,清秀有力,熙字一撇三臣二笔已,下半部的四点有直点,字间拉开距离比较大,上下不是很紧凑,顶天立地,时代特征鲜明。

  关于清代青花玲珑瓷碗,你不知道的秘密!

  青花玲珑瓷,是指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工匠在瓷胎上选择与青花图案相配合的部位,先在器物上镂雕花纹,使两面洞透,然后内外上釉,使镂空部分透亮,并与青花花纹相映成趣。《饮流斋说瓷》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青花玲珑把青花与玲珑在工艺制作和艺术处理后巧妙加以揉合,碧绿透明的玲珑与淡雅青翠的青花相互衬托,使釉面白里泛青,料色青翠欲滴,玲珑碧绿透明,釉中见釉,花中有花,展示了中国古代制瓷业高度的技术和艺术成就。

  玲珑瓷又称米花瓷,日本人称米通瓷,西方人叫它嵌玻璃的瓷器,以其玲珑剔透、幽静雅致、精巧细腻、朴素大方的艺术特色,为藏家所推崇备至。据记载,造就玲珑瓷的产生源于产品缺陷。宋代瓷器中有熏炉产品,炉盖采用镂空装饰,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高温使釉料熔融后将炉盖上的孔洞填平,出窑后光亮透明。这种偶然的产品缺陷,终于在明代永乐年间成功烧制出玲珑瓷器,还把晶莹剔透的玲珑与青翠幽雅的青花结合,组成巧夺天工的图案,烧造出闻名于世的青花玲珑瓷器,成为瓷器中的又一名品。

  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估价:HKD504,000,000---估价日期:2014-11-11

  代青花人物故事武松罐-----估价:HKD402,500,000---估价日期:2014-09-17

  代青花人物故事武松罐-----估价:HKD402,500,000---估价日期:2014-09-17

  上海古玩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近期成交记录:

  青花凸雕海水龙纹象耳瓶-------成交价:HKD253,000,000---成交日期:2016-03-12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成交价:HKD782,000,000---成交日期:2015-01-13

  青花粉彩游春图双耳瓶---------成交价:RMB119,025,000---成交日期:2016-06-03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成交价:HKD840,000,000---成交日期:2015-08-23

  代青花人物故事武松罐-----成交价:HKD402,500,000---成交日期:2014-09-17

  2017年清代青花玲珑瓷碗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这件烧制于康熙时期的青花玲珑瓷碗,属于清康熙时期圆器类,器形规整,器底圈足的里外壁都很笔直。底足都制成光滑而滚圆的泥鳅背状,外形美观。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细部处理,是工艺制作精细的反映。造型与装饰风格协调,瓷绘豪迈、刚劲,与硬挺、爽利的造型统一在一个基调中,既不同于明代器物,又有别于雍正、乾隆时代的风格,形成陶瓷发展史上富有鲜明个性的时代特色。青花以康熙时为,青花呈纯蓝色,釉子白度提高,这种明净艳丽的蓝色在洁白莹润的瓷釉衬托下,更有一种清新明快的色泽效果,色阶的变化,由深而浅逐层退弱下去,能分染出明暗、浓淡有别的色彩情调,富有层次的节奏美,墨色淋漓,很像一幅在纸上的水墨画。

  清代青花玲珑瓷碗成交价格,清代青花玲珑瓷碗鉴定真假,清代青花玲珑瓷碗出手咨询

  上海古玩艺术投资有限公司--正规艺术品公司

  纵观近几年来的收藏市场,总体成交数据呈现出连年下滑态势,以至于市场上关于“回调”的探讨不绝于耳。然而,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中,却总能冒出一些“任性”成交的“亿元”拍卖数据,给低迷的市场提振信心。事实上,正是这些大收藏家们的“任性”表现,为助推艺术品市场整体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心支撑和资金源泉。

  要说收藏圈里的“任性”帝,恐怕非刘益谦莫属了。因为他的每一次出手几乎都以天价追逐精品为主,且常常高调,因而广为业界“熟知”。笔者翻阅了其近的几次大手笔拍卖:2014年4月,他以2.81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同年11月26日,又以3.48亿港元拍下了被誉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2016年11月以1.139亿港元拍下“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弘纹瓶”;而今年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张大千《桃源图》,买家正是刘益谦。

  这一系列出手,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能以“有钱任性”来理解了。但深入分析,对于收藏家而言,艺术品收藏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手段。其中精品资源是十分稀缺的。这就为投资留下了潜在增值空间。这也正是刺激收藏家参与的源动力。因此,面对转瞬即逝的精品资源和投资机遇,大收藏家往往只能通过“任性”举槌报价争抢。因为他们懂得:这一次得不到,在不确定的未来出现时,价格只能更高。收藏投资者作为艺术品的投资人,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价位的推手和受益者。正是因为他们在两者之间不断转换身份,终促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服务范围:古玩鉴定、古董鉴定、艺术品鉴览、艺术品拍卖、销售展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