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价格回落或是趋势
万亿元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众多市场主体纷纷参与。当前我国不良资产市场已经呈现出“4+2+N”的格局,即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市场主体。
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新军的参与,前些年出现了一些非理性高价收购不良资产包的现象,在江浙地区,甚至出现七八折的不良资产包。在资金成本约束下,这一现象在去年不复出现,有业内人士坦言,此前已高价收购的不良资产包很难赚到钱,在经历了市场洗礼后,市场新军逐步回归理性,去年下半年以来价格重新回归三至五折的区间。
有业内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四大AMC去年第三季度收购的不良资产包平均价格相比上半年就有接近10%的降幅。今年不良资产包的价格或将仍会处于下降的区间。
有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从全国的不良债权交易情况来看,成交折扣率整体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振荡前行,但是从去年年末的几个月来看,债权成交折扣率有相对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价格回归的同时,也出现了流包的现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由于此前商业银行对市场价格预期较高,不良资产转让定价较高,同时买方对不良资产收购回归理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流拍”的产生,对此,专家也建议,商业银行也应在双方博弈中逐步适应这一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市场预期。
也有专家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不良资产包的质量有所提升,去年推出的一些资产包手续齐全、抵押物充分,随着监管趋严,对不良资产界定更为严格,商业银行加大出清不良资产力度,今年推出的不良资产包的质量或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