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广州印花糊料成分分析

时间:2017-07-19 15:43

  内容简介:

  传统的分散染料转移印花是涤纶织物以气相转移工艺在190~200℃高温下进行。而天然纤维织物如棉、毛、丝、粘胶(再生纤维)等对分散染料没有亲和力。 因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采用了用表面聚合高分子薄层(如用苯二烯接枝),织物变性处理(如用醋酸酐冰醋酸变性),连接分散染料的连体(如用羟甲基丙酰胺,聚乙二醇预处理)等方法来改变天然纤维织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能,以便用分散染料在高温下实现气相转移印花。这些方法固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且工艺简单基本无污染,但是其染料的转移率仅在60%以下,而且预处理后仍有一定量的废水产生,同时织物的色牢度也不够理想。 活性染料湿转移印花是选择上染率、固色率较高的活性染料,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纸上印制花纹,然后织物在浸轧固色剂(碱剂)的状态下均匀受压作用后实施转移。经过16小时的冷堆固色,水洗烘干即可。此方法的染料转移率在90%以上,其工艺总流程为: 织物浸轧碱固色液一在转移机上转移已印活性染料花纹的花纸→冷堆16小时→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上述工艺基本与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相似,区别在于染色时固色剂在溶液中,而印花时碱剂在织物上。因此其上染的机理是无区别。活性染料湿转移印花的要求有:印花纸的选择,染料的选用。 工艺与设备现在分述如下: 一、印花纸的选择 转移印花纸的标准: 吸收率 40~100g/m2 重量 50~60g/m2 PH 4.5~5.5 均匀无杂物转移印花纸要求有均匀合适的吸收性,因此填充料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吸收性差,容易产生搭色现象。一般采用化学浆和机械浆以l:1混合使用,可用木浆及带浆混合并加入少量松香、硫酸铝及滑石粉。 由于水溶性活性染料对纸的吸收及附着力小于织物,因此在印花纸上涂有一层吸收性较好的介质。这便是染料湿转移印花的关键之一。目前由于国内的材质、加工等条件的限制以及涂抹介质的缺乏,故现仍是以进口纸为主,当然此技术的研究及涂抹介质正在不断的开发之中,不久将有国产的活性染料转移印花纸产生。 活性染料是棉染色中最常用的染料,其消耗量也呈上升趋势,预计这个势头在今后几年中仍将保持。活性染料之所以受欢迎,是由于其价格适中,得色量高,以及合适的色牢度。其唯一的缺点是染料的水解问题。 通常在碱性条件下染料在棉上固着,而这一碱度促进了染料与水的反应,导致其失活。失活的染料,也即水解染料,不能与棉发生反应,从而造成相当部分染料被损耗。水解染料与基质发生物理粘附,直到水洗处理阶段被洗除,因而造成水洗牢度问题。另外,水解染料也会流人废液,导致污染负荷增加。 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基质分三个阶段: 1、在有食盐或元明粉的中性介质中染料上染。 2、上染染料加碱后固着,在染料与纤维间形成共价键。 3、彻底洗除松散粘附在织物上或织物中的染料。 上述第三个阶段非常必要。这是由于染浴中的活性染料,大部分染着于纤维,一部分在碱性条件下与水反应,丧失了与纤维的反应性,因而与纤维的亲和性低。如果这一步骤操作不当,由于水解染料的存在,会导致染色产品水洗牢度差;而与纤维反应的染料,则水洗牢度高。 活性染料与水的反应,并非是影响染色得色量的唯一因素。染料的应用性能还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如染料的储存稳定性,浸轧液或印浆的稳定性,以及染料配方在热溶解过程中活性染料浓度的变化。 染料的水解分解从生产时就开始发生,在烘燥和研磨时仍继续。染料水解的程度取决于其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和发色团。 水解染料,只是原来活性染料中不稳定的原子或基团被羟基所取代,其扩散和吸附性能与原来的活性染料非常相似,因此容易扩散进入纤维,并吸附其表面。 在碱性染色阶段的最后,当活性染料无论是与水,还是与纤维反应,被全部消耗后,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平衡,即水解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的分配平衡,其模式与活性染料在中性溶液中的分配类似。这一阶段,纤维上含有大量化学结合的染料。 为了获得高湿牢度的染色产品,水解染料必须在最后的水洗过程中从纤维上洗除。

  核心关键字:印花糊料 粘而光滑 分散性佳 高色牢度印花糊料配方还原成分分析

  中化研究所考虑到企业对印花糊料成分分析的客观需求,专门成立专项分析检测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借助先进的经验及图谱数据库资源,按照工程师丰富的仪器分析经验,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让您的产品升级,为销量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