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种植大棚蔬菜用什么肥料好

时间:2015-11-03 13:20

  “颜色太亮的蔬菜最好别吃”“叶子菜农药多尽量少买”……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凭着经验对粮食、蔬菜等的安全有着自己的辨别和选择方法。

  先不论这些说法或者方法的对与错,单是“它们”的存在就在说明着一种现象——从安全角度看,老百姓不知道该吃什么了。而追根溯源,餐桌安全又直接指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那么,化肥和农药究竟有多大的“罪过”?该不该使用化肥农药?化肥农药能不能不用?

  化肥农药越用越多,农业部提出使用量零增长方案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由于基础地力偏低,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是立下不朽功绩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算,全世界增产的粮食中,化肥的贡献率占45%-55%。我国应用化肥的历史并不算长,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普遍使用至今,不过40多年。但是,化肥的用量呈直线增长趋势,确是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从1979年至2013年35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年均增产率5.2%。其中,化肥用量较大的作物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设施蔬菜,用肥量更大。数据还显示,全国每年5800多万吨的化肥使用量,当季利用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了20个百分点左右。

  过量施肥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还会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PH值下降到4.5,土壤养分比例就会失调,病虫害增多,造成作物减产30%以上。另外,过量施肥还会引起土壤板结,地力下降,造成面源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如,氮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氮素渗入地下水,使水源受到亚硝酸盐类的污染,给人们带来增加癌症发病率的隐患。

  农药则是随着气候变化和栽培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多发、频发、重发,使用量在2012年至2014年间平均达到了31.1万吨。而其平均利用率仅为35%,大部分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病虫害却由于抗药性增强,越来越难防。例如,除草剂、杀虫剂越用越多,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害虫和杂草,反而把有害部分留在土壤、空气中,大大减少了野生物种和乡村生物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今年2月,农业部出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不用化肥农药,不行!提倡减量增效合理使用

  地球的生物圈是一个循环体。植物利用太阳光,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再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转化为氨基酸、蛋白质、有机物等。这,就是人类的植物性原料来源。反过来,植物要生存,也需要补充营养。其中,一部分来自自然界中的植物残体、动物尸体、排泄物等,另一部分则需要人为补充。肥料的作用即是提供这一部分养料。

  帝益肥“减肥养地”,最契合土地发展需求

  帝益生态农业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新领,在近几年肥料行业征战过程中,释放了多年来对于功能性肥料不懈研发努力的情结。他相信在化肥行业的发展中,“减肥养地”已经成为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作为功能性肥料的帝益肥,则是“减肥养地”的排头兵,也是契合了我国农业发展需求的好肥料。

  看帝益肥与传统肥料区别:

  从养分结构看,帝益肥含有大量元素(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硅肥、有益生物菌群、有机质发酵剂、氨基酸等多种养分;而传统肥料为了节省成本或是技术达不到,则只有氮磷钾一些单一元素。

  从实用功能看,帝益肥满足作物全生育期主要养分(氮 磷 钾),同时,改良土壤,保水保肥,防病抗旱,均衡生长,肥效快速持久,作物早生快发,从而达到全面增产丰收;而传统肥料只能满足单一的氮磷钾需求。

  帝益肥 科学种地 增产增值!!

  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新型功能肥料的加速推广,使新型肥料企业步入了超常规发展的快车道。帝益公司作为新型功能肥料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以巩固现有市场为基础,继续大力抓好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工作。通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领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