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明1925年生,原名正熙,号乌牛,浙江永嘉人。擅长中国画、剪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名雀会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等。作品有《红梅时节》、《水满鱼肥》、《太湖之歌》、《漓江雨后》、《故乡》、《晚泊》、《山童》、《牦牛图》等入选全国美展,荣获国际大奖,世界杰出贡献奖,二十世纪成就奖等。出版有《林曦明画集》、《林曦明剪纸选集》等。
《书法对联》 设色纸本 立轴
联文: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
题识:辛巳之秋于沪上,乌牛曦明书
钤印:林、寄情
夏荷出长,秋荷弥香,最是万物凋残的季节,荷花也自然逃不过。人的情绪总是在事物弥留之际感慨最为浓郁。暗香浮动月黄昏。2001年秋季的傍晚林老松下观荷触景生情。秋风阵阵吹起弥留之际的荷香,夜凉如水,于是才有了这一副对联。林老的楷体字丰腴雄浑、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有颜真卿之遗风。一笔一画皆显得沉重有力,浓厚的笔墨,以中锋入笔,浸透入纸,像老僧入定一般,魏然稳重,神形气势自有大家风范。
秋江图 设色纸本 立轴 50*67
题识:曦明
印鉴:林
林曦明的山水画,总能在大写的意蕴之中,给人以细腻的情趣感。画面泼墨,山石皴染,水墨浓淡枯湿独具韵味,适当的留白也令画中烟水立起苍茫之感,雄厚奔放,意境浑朴渺远,水墨迷蒙,层次感突出。江山渔女摇桨,舟映水中,江岸树丛用墨图染,野性自然,整个画面在林曦明高超的泼墨技艺之下显得极为洒脱自然,艺术张力雄厚,视觉感染力震撼人心。
书法 设色纸本 镜片 105*130
题识:龙根仁弟属书,庚辰龙年大吉,曦明贺
印鉴:意象、乌牛画印
2000年为中国的龙年,此幅作品便是林曦明老先生于为支龙根作赠以贺。作品正中间以大笔书以“龍”字,字左上角以朱赤画以太阳,字和画在作品中相互依衬,林作品对比强烈。“龍”字笔画连贯,洒脱放浪,不拘一格,放佛神龙腾飞于太阳之边,神龙摆尾,一气呵成,笔墨由浓到淡、由湿渐干,笔势张扬,姿态昂扬,有活龙灵动之感。作品视觉冲突明显,感染力极为强烈,字画构图创意令人耳目一新,有难得一见之感。
《白鹭图》 设色纸本 立轴
题识:白鹤图,风眠先生作,林曦明题。
钤印:林、乌牛、林风眠印
林风眠(1900-1991),家名绍琼,字凤鸣,后改风眠,广东梅县白宫镇阁公岭村人。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1956年林曦明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期间,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海派名家,这对于他画学道路的开阔影响深远。林老先生有幸结识林风眠老先生,并结为终生师友,这对林曦明日后的简笔大写意山水与人物画的成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幅作品是林风眠老先生作画,林曦明老先生题词的作品。画中白鹭在草泽之地,舒展双翅。夕阳西下,霞光彤彤,将白鹤的行姿衬托的跟加高雅。画面以水墨之笔,将霞光草泽白鹤融入其中,相互形映,令画面意境自起,仙气十足。林曦明老先生的题词毫无炫技,朴实敦厚的字体精气神凝聚其中与画中的相辅相怡。
牧牛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54*70
题识:春风杨柳万千条。于丁亥仲春,沪上喜雨楼主人林曦明。
钤印:林、曦明、好江南、乌牛墨缘
林曦明老先生自号乌牛,他刻画的打水牛各具特色,憨厚敦实、意态悠闲,形象生动真实,可谓“曲尽其态”,天机绝妙,神彩焕发。在静的形态之中因水墨的着意表现,使整个画面又有动的启示,动静有致,形象地表现出牛群散牧于山间泽畔柳树下的意境,全图不画背景,仅以一棵流树烘衬,柳枝初绿,新燕归来。大片的留白空闲,为观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画家笔法粗豪老辣,用极简朴的线条概括牛的形体结构,线条组织疏密有致,行笔稳健毫无弱笔求工之意,然又于形体筋骨的扭曲转折处,颇见顿挫变化而又圆转自如的风致,背景衬以新绿,以重开春欲耕忙放牛的既视感犹然而出。
《行吟图》 设色纸本 立轴 68*136
题识:行吟图。路行百里非难事,一技功成眼欲花。废画万张笔成塚,砚田耕尽几成家。
提款:石岚书屋主人曦明
钤印:林、曦明、乌牛
林曦明的父亲是位民间画匠,受地方民俗影响和家庭熏陶,他四岁开始就喜欢画画。10岁时入乡村私塾就学,攻读诗文,后到正式学校读书,那时他仍不忘临摹当时的香烟牌头的戏剧人像。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4岁随父亲学艺,绘制民间壁画、漆画、泥塑和刻制剪纸。
随父学艺期间,林曦明先生接触了各种民间绘画艺术,其中有庙宇中的大壁画、戏台上的平池装饰画,直至民间嫁娶所用器具的金漆彩绘,这些无不滋养着他童年心灵的艺术萌芽。
林老对于艺术痴迷的追求和探索,长年的浸淫其中,回首过往,曾经的笔墨纸砚换了又换,感慨系之,不禁动容。于是画下此行吟图。画中人若林老自己,立于旷野闭幕回想。画家寥寥几笔,以题识将此意境烘托而出,感人肺腑。
《人物》 设色纸本 镜片 6834
题识:龙根仁弟属画,庚午之夏,曦明。
钤印:林、意趣
林曦明老先生的水墨画也独具一格。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林老笔下的人物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画中水墨相调,浓淡干湿有次,层次分明,溵湿渗透,相互交融是人物立体感强烈。画中老叟满面白须,体态丰臃,神情怡然,与画中小童迥然不同,孩童两边云髻,心性未长,较为唯若。画家墨线挥洒,便将童叟之神情跃然纸上,独有一番风味。
《梧桐庭院》 设色纸本 镜片 67*67
题识:梧桐庭院月明之夜,石岚书屋之南曦明
钤印:寄情、曦明、意趣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秋意漫漫,天气清凉,画家蓦然抬头向窗外一望,窗外的梧桐树枝丫稀疏,月影在梧桐树叶间若隐若现,原来床上月光是从梧桐缺处射近来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林老的石岚书屋向来都有文人雅士其间往来,难得如此清闲的夜晚,难得如此清凉的月色,怎叫他不怦然心动?全篇纯以墨添染勾勒,以墨的浓淡程度来增进画面的层次感。月如水,扑泄而下,穿过高大茂密的梧桐,流淌在庭院之中,如此景物,怎不叫人湛蓝心起,感慨系之?
仕女 设色纸本 立轴 67*67
题识:曦明
印鉴:林风眠印
林曦明老先生的仕女图没有刻意的去描绘女子的衣着容貌,虽然不是特别的精细,但却非常传神,淡淡的墨色,浅浅的渲染。女子坐在炕之中,一头挽起的黑发插着彩花,闭目吹笛,沉浸在悠扬的笛声之中,花枝绽放,白瓣黄蕾。画中的人儿目光凝视着花枝,似乎是在思恋着什么,此时该有的神情,以及脸上的表情都映衬着花的色泽。林老能用简单的笔墨勾勒,浅淡的描摹就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惊喜。
林曦明无数次地深入雁荡山区、江南林落以及祖国各地,无数遍地实地观察、写生,直到耳熟能详为止。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作品生活的气息、生命的力量从何而来。
林老先生是齐白石、林风眠之后一个最善于向民间艺术寻根而卓然有成的名家。他在艺术上追求朴实、清新和净化的格调,扬弃对象的实在性而强化对象的意象性结构。点、线、面、色、空、体都是情感的意象符号。他从来不把忧伤和重负留给读者,而让观众能轻松地呼吸并得到怡悦。作品中独有的雁荡山水墨风格在当代极具影响力,他的作品多被出版或藏于博物馆,在拍卖市场他的作品也如牛犊一般,潜力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