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中国古代家具始祖 礼俎

时间:2017-05-31 16:49

  俎(zǔ),置肉的几,相当于今天的砧板、案板、餐桌,是先秦贵族祭祀、设宴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的重要礼器,几乎与鼎的使用相始终。商周祭祀过程是先将洗净的牛羊猪放置在俎上宰割切块,再把生肉块放入专门煮肉的大镬鼎中烹熟,而后把熟肉捞出投入保温调味的升鼎中调制成带浓汤的羹,接着再把熟肉取出,重新放到俎上切成可供食用的小块,请诸神享用。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将是对神的不敬,所以用于祭祀的俎大多制作精良,装饰华美。

  《礼记·明堂位》:“俎,虞氏以椀,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北宋聂崇义《三礼图》编绘四代礼俎形制结构特征:右一虞椀俎、右二夏嶡俎、右三殷椇俎、右四周房俎,可见礼俎在虞夏殷周各称谓。古代家具研究专家黄永健认为,“俎属于承载具部类,为几、案、台、桌的早期雏形,是谓先秦家具的始祖。”

  唐代学者李鼎祚《周易集注·鼎卦》:“凡烹饪之事,自镬升于鼎,载于俎,自俎入于口。馨香上达,动而弥贵。”古代祭祀、设宴,俎数多寡示尊卑。《周礼·天官》:“王日一举,鼎食有二,物皆有俎。”《注》:十二鼎之中有正鼎九个,皆有牲体,所以牲俎是九个。就是说,王每日食要设九俎。《仪礼·公食大夫礼》明确规定:“上大夫八豆、八簋、六鉶、九俎,鱼腊皆二俎。”唐代贾公彦《周礼义疏》:“下大夫六豆、七俎。”在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周代,俎的使用与宗法制度紧紧相关。目前,出土文物有九鼎八簋,而不见九俎配鼎,为单礼俎。今择选其中一组作介绍,以期探究该种器物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