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2017年拍卖市场上两大亮点 华地艺术资讯

时间:2017-02-17 14:49

  随着三月份春季拍卖的迫近,2017年的艺术品市场即将拉开帷幕,从目前各大拍卖行提供的预展拍品来看,市场分化行情或将十分明显。以往中国艺术品市场只追捧中国艺术品的格局可能会被打破,小门类以及大精品或将成为今年拍卖市场上两大亮点。

  拍卖行调整策略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崛起过程,需从2009年伊始,比利时藏家尤伦斯投入市场的一批重要中国古代绘画开始说起。这批作品的释出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中国传统艺术,准确地说也拉动了吴冠中、赵无极的作品,并最终带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出了三年的上涨行情。

  中国艺术品的启动也带动了世界艺术品的繁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中心也在2009年之后逐渐转到了北京。2008年正值全球金融遇冷,艺术品市场的滞后性和艺术品的保值功能反而让大量资金进入艺术品拍卖,只有经济放缓的时候,有藏家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才有机会拿到好东西。

  从2016年的拍卖市场来看,虽然不乏亿元天价的拍品,但总体的市场仍然处于调整阶段,一般性藏品很难再受到藏家的青睐,屡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老面孔甚至已经出现了越拍越低的窘境。相比之下,在2017年开年的时候,各大拍卖行已经纷纷开始调整策划,从小门类和大精品这两个角度出发,让市场眼前一亮。(具体可查看《中国艺术品拍卖缓慢回升 缩量增质是大势所趋》了解相关情况)

  中国藏家海淘“小玩意”

  东瀛珍藏明清名家墨砚共有41个标的,各具特色,质量俱佳,体现了日本藏家对中国文房用品,尤其是砚、墨这两个文房主项的珍爱。

  日本素有“中国艺术品宝库”之称,举办中国艺术品拍卖显然占尽天时地利。有很多早年去日本淘宝的商人已经占得了很大先机,并迅速成为今天的大古董商。国内很多大收藏家,也会到日本拍卖行“捡漏”。刘益谦就曾经以9993万日元购得一件宋元时期的佚名《筑建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书画、瓷器等大门类之外,一些小门类的精品也是藏家关注的焦点。

  据悉,世界上30%中国文物拍卖的货源都来自日本,而且在日本留存的中国文物档次较高,保存状态良好,不仅是国际各拍卖行的“矿源”,也是中国藏家热衷于日本“淘宝”的原因之一。

  馆藏级精品引关注

  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大多已收藏在公立美术馆内,而极少数仍在私人收藏领域。如果是同名作品其他版本的话,一旦进入市场,就成了万众瞩目与角逐的焦点。

  收藏在巴黎奥赛美术馆的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另一较小的版本于1990年出现在纽约春拍,最终以7810万美金成交,创下雷诺阿的最高纪录。2015年拍卖的马奈《女神游乐厅的吧台》第一稿,也以1694万英镑的高价成交,因为另一稿早已纳入伦敦的考陶尔德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