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轻纱薄如空 神奇的素纱襌衣

时间:2016-11-11 14:09

  素纱襌衣出土自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时期手工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丝织工艺

  素纱襌衣(襌也作褝,音dān,《说文解字》:衣而无里,谓之襌。是单衣的意思。所以襌并非禅。)面料为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面积为2.6平方米,重仅49克,不到一两。

  纱,是我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它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丝织学上对织物的蚕丝纤度有一个专用计量单位,叫旦(全称:旦尼儿)。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

  经测定,素纱襌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由此可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超程度。

  汉代丝织物延伸至唐朝也毫不逊色,曾经有个关于丝织衣物的传闻流传甚广。有位外国商人至广州拜访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物看见了官员胸口的黑痣大为惊奇,问:“你胸前的痣怎么透过两层衣物还能看见?”官员邀他近看才发现原来官员足足穿了五层衣物。

  先不论此事是真是假,但有此传闻也必定是唐朝丝织物的技艺很好地传承发展了汉代的技艺。

  但是素纱襌衣更加令人惊讶,它重叠十层后仍可清晰看到报纸上的字。除去袖口等硬质边缘的素纱襌衣,经折叠后甚至能够放入火柴盒内。

  复制还原

  湖南省博物馆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这件49克重的素纱襌衣,而研究复制出的第一件素纱襌衣总重超过80克。

  经专家组研究发现,现在的蚕比千年前的蚕要肥胖许多,吐出的丝也同样粗重许多。后经特殊食料手法控制蚕的个头,再用此蚕的丝复制出了总重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历时13年的时间。

  目前湖南省博物馆所展出的便是仿真素纱襌衣。

  盗窃伤害

  素纱襌衣出土共两件,一件48克,一件49克。湖南省博物馆于1983年被盗,一共有6个展柜被砸,30多件珍贵文物被盗,其中便包括了素纱襌衣。

  在追回途中48克的被毁,49克被损坏部分又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