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02 11:00
徐悲鸿《速写集》
设立纸本
二十四开册页(镜框)
尺寸:25*18*24cm
(选一,泰戈尔翁背影)
本次上拍的徐悲鸿二十四开册页素描作品是大师最原始的创作素材,是藏家在2005年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上竞拍得来,原拍品是44开,而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其中的24开。这些创作素材曾经跟随徐悲鸿多年,放在衣兜中随身携带,记录了他早年创作和练习的过程,虽然内容简单但却是他成为一代大师的真实记录,之后画册一直由他的夫人廖静文精心保管了五十年,除去作品,这更是渗透着夫妻之间无言的感情和思念,由此它的意义就不仅仅只是一件艺术品。
1940年春,徐悲鸿应印度杰出诗人、印度近代文学之父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进行讲学和举办展览。在印度讲学的一年中,从印度风土人情到动物园的各种动物,从伟人的肖像到印度的风景,从学校的音乐课到自画像,他画了很多的速写及素描,为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其中也有很多素材成为他后来创作《愚公移山》的蓝本,为他日后优秀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他在讲学之余,经常与60岁才开始从画的泰戈尔切磋画艺,或伏案挥毫作画。为了捕捉印度特有的景物,他常常漫步在校园附近的乡间小道上,一旦发现激起他灵感的情景,便立即停步,坐在一块青石板上,或蹲在草地上开始写生,先勾画草图,回屋后泼墨成画。当时画出的田间、农庄的水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群牛在阳光下懒散地反刍或打盹,有睡眼惺松的水牛躺卧在水中,露出半截身子。他还画有印度各种缤纷夺目的花卉,艳丽玲珑的小鸟。这些翎毛花卉笔法自然,刻意创新,具有浓厚的异国风韵。
徐悲鸿在印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经常出席各种文艺演出,特别热爱泰戈尔主创的歌舞剧及民间舞蹈。他虽然听不懂孟加拉语和其他地方语的歌词,但仍竭力吸收印度各民族的文化。画展对他更有吸引力,总是热情地应邀出席印度画家的画展。他参加社交活动或出外旅游时,都会与当地群众交友攀谈,细心观察他们的生活和当地风土人情,从中汲取绘画素材,此后画出了多幅印度妇女、男子、乐师和美术学院师生的速写,并为泰戈尔画了10多幅素描、油画和中国画。
1940年2月,泰戈尔将徐悲鸿引见给甘地,在匆匆的会见中,他为甘地画了一幅速写,甘地看后十分高兴,并在画上签了名。当时泰戈尔向甘地建议,在印度举办徐悲鸿画展,立即得到甘地的赞许。此后,在加尔各答市及国际大学相继举办了两次徐悲鸿画展,泰戈尔亲自为此画展写了序言,其经济收入全部捐寄给祖国抗战斗争和救济难民。此册页共24开(原44开),就是徐悲鸿先生用一年的时间,为举办个人展览会创作作品时,所积攒的全部写生草稿,有徐悲鸿先生的自画像,有为泰戈尔的画像,有为甘地的画像,有动物大象的画像,有鹫鸟雄鹰的画像等等,曾经出版著录于徐悲鸿画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文献价值、美术史料价值、经济价值。
速写中采用了多种技法,有铅笔、炭精条、水墨、水彩等, 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画家的思想状况和那一时期的许多社会活动。他抓住了在印度现实生活中有特点的风景、人物、动物等,以深入的观察,非凡的记忆,速写出牛的憨态、猴的精灵、鹫的神勇,以及如火焰般的朝霞,如紧抓住大地的树根。当然,还有泰戈尔的敏锐、甘地的稳健、鼓者的欢快、弹琴者的投入。画家抓住了许多瞬间的动感、瞬间的神态、瞬间的灵魂,用画笔记录下那些生动的情节,使得既简练、概括,又传神的画面洋溢着一种时代气息和生活的美好。
1940年11月,徐悲鸿结束了旅印讲学。当他临行前向躺在病榻上的泰戈尔告别时,泰戈尔恳求徐悲鸿为自己选画。他满足了泰戈尔的愿望,与南达拉尔•鲍斯一起,花费了两天时间,从泰戈尔的2000多幅绘画中选出了300幅精品。泰戈尔对此十分满意和欣慰。不料,这次见面竟成了他们的最后诀别。徐悲鸿抵达新加坡后,听到泰戈尔的噩耗,万分悲痛。
纵观艺术史的长河,无论是马蒂斯的流畅简约、列宾的扎实稳重、马奈的温情洋溢,还是丰子恺的意味深长,亦或叶浅予的耐人寻味,每位大师都在美术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速写作品。提及速写,人们脑海里就会呈现出艺术家把自己对于美的感受瞬间表达出来的场景。即使作为旁观者,欣赏的过程也是艺术体验的享受,更不用说画者把心灵向大自然敞开是何等的畅快。
这本速写册是徐悲鸿的生活积累、灵感寄托,是他走进生活、贴近生活的见证和真实写照。它与徐悲鸿成熟期创作的优秀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画家走进生活中获得的第一手素材,也是伟大作品诞生的基础。
单页欣赏
如需了解徐悲鸿二十四开册页详情敬请关注
▼
璟祥拍卖 AUCTION
2016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2016年12月2日-12月3日
拍卖:2016年12月4日
地点:上海延安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