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0 20:22
广东常期收购二两银锭银元正规鉴定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嘉庆、道光年间,曾分别改铸“嘉庆宝藏”和“道光宝藏”。清末还计划铸造“光绪宝藏”,未成。而尼泊尔和印度卢比,也同时在西藏流通,并且渗透到云南和四川。四川为了抵制卢比的侵入,曾仿印度卢比铸造四川卢比,正面有光绪的半身像和服饰,背面有四川省造字样。这是中国早的人像币。张之洞开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之门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币面是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周围有九个汉字“广东省库平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比当时流行的洋重一分五厘;背面为蟠龙花纹及英文,通称“龙洋”。开始时曾委托汇丰银行代铸,并定出铸币章程,规定它的轻重大小及配合成。分为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配九成足银;次则三钱六分,减配八六成足银;再次则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均减配八成足银。又把后四种分别称为“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这五等即是后来通称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银币。起初仅在广东、福建、天津等处流通,后来四开及八开盛行于上海,这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的开始。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银元-诞生经过乾隆时曾开铸镌有班禅头像的纪念性银币,道光元年(1821)鼓铸了赏赐用的银币,但用机器自铸新式银元则始于光绪八年(1882)吉林机器铸造的厂平(吉林通用银两)一两币,因铸造数量甚少,后世罕见,时市面流通的银币主要是洋钱。张之洞督,于十三年奏准由广东造币厂试铸,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币面镌有龙形,越二三年铸成,在市面流通,是为龙洋的起源。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统称为龙洋。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在武昌设立银元铸造一两银元。以后各省仿效,相继奏准铸造,但因质劣及成、重量不符标准,不受民间欢迎,甚至在流通中不能按枚计值,只能按重量计值。
后来,墨西哥商人到中国购买物品,带进来墨西哥的银元,也叫墨银,它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每个含银7钱3分,库称是7钱2分,上面有一只,俗称“番饼”,又称“洋”或“洋钿”,有人甚至称作“番佛一尊”,可见当时一般人对银元的重视。光绪年间,银元大量铸造,上面有一条龙,称为“龙洋”。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3分。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时,钱庄的“庄票”。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白”便是指银元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