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5 19:07
广东上门求购宋代银锭银元正规鉴定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川陕)此系川陕造币厂1934年所铸。正面中间为一地球,嵌镌空心的铁锤和镰刀,周围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和“一九三四年”字样,背面中间为“壹圆”二字,周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川陕省造币厂造”字样。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吉林机器开始铸行“吉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从光绪二十五年起,吉林银元的币文增加了甲子纪年,相继有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中心图案有万年青、太图等多种版别,光绪三十四年,又出现两种新版别,一种是满文“大清”,另一种正面有阿拉伯数字,一元是“11”,二角是“2”,一角是“1”。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户部在天津筹建制造银钱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建成,改名为“造币总厂”。同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
慈禧病故“元”单位趁乱出了头慈禧等人认为,银两是祖宗成法,过去仿铸洋元,乃一时权宜之计,不可作为定制,并攻击“元单位”是“上损国体,下失民信,内便中饱,外长漏卮”。竭力主张以两为单位。以度支部尚书载泽和新官僚盛宣怀为首的元单位派则竭力主张:“不用两钱分厘名目,只须以枚计算,期与他国货币相通。为金本位之准备,不宜执行旧日成规。而银钱流转,以商家贸易、民间日用为大宗。国家税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两币制,揆之国计民生程度未能尽合。且货币通弊,重则私熔,亦须预防。”并从分量、成、币制搭配和市面流通四个方面分析“两单位”不及“元单位”。他们一方面顶住“上谕”,一方面采用迂回战术,继续大造舆论,主张继续铸行龙洋,并于1907年拟订“铸造新银币分量,成章程”五条,开始在天津厂试铸重七钱二分的银元。第二年底,清政府先后两次把银元单位问题征求全国二十四个督抚的意见。赞成两单位的十二人,元单位的九人,两、元并用的三人。度支部主张设立币制调查来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不久慈禧、光绪病故,政变动。盛宣怀为载泽出谋:币制尚待调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无交易之物,可暂时先照早已通用的银元(即龙洋),成分量不变。他们还拟订统一币制办法,由银行统一币制。在办法中设计的纸币、金币、银币和镍铜币,采用西法。其中银元分五等,一元银币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接着发动上海总商会上书清廷,强烈反对铸一两重银币。在内外夹攻下,摄政王企图行新政收买人心,令度支部再议币制,载泽就全盘否定了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