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水膨胀止水条是以进口特种橡胶,无机吸水材料、高粘性树脂等十余种材料经密炼、混炼、挤至而成,遇水膨胀止水条是在国外产品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一种断面为四方形条状自粘性遇水膨胀型止水条。依靠其自身的粘性直接粘贴预置在混凝土施工缝、后浇缝的界面上,二次浇注混凝土后。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后会逐渐膨胀,一方面堵塞可能存在的毛细孔隙、另一方面使其混凝土界面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产生较大的抗水压力,形成不透水的可塑性胶体,遇水膨胀止水条具有膨胀倍率高,移动补充性强,置于施工缝,后浇缝后具有较强的平衡自愈功能,可自行封堵因沉降而出现的新的微小缝隙,对于已完工的工程,如缝隙渗漏水,可用该止水条重新堵漏,使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费用低且施工工艺简单,耐腐蚀性最佳。
遇水膨胀止水条是一种独特的橡胶新产品,是有遇水膨胀性能的腻子型止水条和制品型止水条的统称。当接缝或施工缝发生位移,造成间隙超出材料的弹性范围时,普通型橡胶止水材料则失去止水作用。而该材料还可以通过吸水膨胀来止水。使用遇水膨胀橡胶作为堵漏密封止水材料,该种橡胶在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
制品型止水条安装方法:
1. 待混凝土施工缝界面硬化后,扫去浮渣、尘土、杂物等,露出坚硬基底。
2. 施工后浇带和水平施工缝,将制品型遇水膨胀止水条沿施工缝伸展方向展开,利用其自身粘结性直接粘贴在施工缝的中间位置,接头处搭接不小于5cm ,不得留有断点;对于立面施工缝,应先预留定位浅槽,将止水条镶嵌在预留槽中,若没有预留槽,也可用高强钢钉固定,并利用其自粘性,直接粘贴在施工缝界面上,通过隔离纸均匀压实。
3.止水条固定完毕,撕下隔离纸即可浇筑下道混凝土。
4. 止水条粘贴部位可以选择在开口处横向安装。
5. 为使止水条固定牢固,水平缝每隔1m 用高强钢钉固定,竖向缝每隔0.5m 用高强钢钉固定。
止水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老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一是氧化环境,往往由于混凝土密封不够,造成与臭氧等空气相结合,使得橡胶的的分子链发生断裂,使得商品硬化,拉伸力下滑严重,二是光照和水分的影响,这是加速老化的关键因素,空气中的水分是导致橡胶发生软化的必要条件,而光照是促进它发生变色的主要因素,长久的阳光照射很容易会使橡胶止水带变形软化,容易出现断裂的现象。三是温度,温度对于橡胶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在寒冷的冬季会使橡胶硬化严重的话会导致橡胶断裂,炎热的夏季会使橡胶发生软化。
止水条施工工艺:
预留槽法:在先期浇筑的水泥面上留下能容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二分之一的槽, 再将胶条嵌入二分之一槽内,继续浇水泥。
粘贴法:沿安装线刷 万能胶将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定位。
钢钉密钉法:将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沿安装线用钢钉定位且钢钉越密越好。
接头方法:接头可45度斜面搭接粘合,或45度斜面搭接后用钢钉定位。
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注意事项:与遇水膨胀止水条相接触的水泥面须平整,不能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因遇水膨胀止水条比重比水泥轻,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安装时定位须牢固,防止遇水膨胀止水条漂浮错位导致漏水。不能先留缝后嵌条,应将橡胶止水条定位牢固后内埋密实不得裸露。
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注意事项:
1 遇水膨胀防水橡胶使用前切忌遇水受潮,以免材料过早膨胀影响使用效果,在露天操作一般应设置工棚,并将粘贴好防水橡胶的地方用防雨布或塑料薄膜遮盖。
2 使用遇水膨胀橡胶的接缝表面平整,宽度间隙应一致,应清除浮灰、油腻,保持粘贴面的清洁。粘贴遇水膨胀防水橡胶可使用专用粘接剂。
3 遇水膨胀防水橡胶止水带对接时,接口需平整,相互接触,在某些应力集中部位,可采用热接办法。
4 由于遇水膨胀防水橡胶用极性橡胶作主要原料制成,因此在低温下易变硬扭曲,此时为提高止水胶带的弹性,在冬季使用时,可将遇水膨胀止水带放于烘箱或烘房40-50℃恒温几小时。
5 本产品应贮放在干燥无阳光直射的室内,严禁接触水气,保管条件应符合的GB/T5721-1993的规定
地下混凝土结构渗漏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1、板墙根部(与底板交界处)漏水,这种情况在工程中是比较常见的。莱城电厂1#、2#机组(2×300mkw)BOP工程中的翻车机地下结构部分就出现过。分析其根原是由于混凝土施工造成的:
第一种情况为:当底板和板墙一起施工时,从一端到另一端斜向浇筑,在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前面的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20—30cm高范围内的混凝土受牵连振动,底板混凝土受振动下沉,从而板墙根部混凝土受到影响也下沉,则在墙根上部20cm处拉裂;
第二种情况为:当底板和板墙一起施工时,从一端到另一端斜向浇筑,在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前面的已振捣完的底板受振动下沉,而板墙混凝土由于模板作用下沉量小,则在底板和板墙交界处拉裂。
第三种情况为:当先施工底板,后浇筑板墙时,由于间隔时间太长,底板混凝土已经初凝,浇筑板墙的混凝土出现离析,石子正好在两次浇筑面上,造成以后漏水。
第四种情况为:当底板和板墙分两次浇筑,留设施工缝时,在施工缝处渗漏水,此种情况在下面第条施工缝将详细介绍。
预防方法:针对前两种情况:在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下步底板混凝土时,不要将振捣棒插到上步底板混凝土内及两步混凝土交界处,要离开一定距离,且应大于插振捣棒振幅距离,最好底板和板墙不要一起浇筑,而采用先施工底板,后浇筑板墙的施工方法;针对第三种情况,必须在底板浇筑完2—4个小时后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板墙,浇筑板墙时,应斜向浇筑,使稠的水泥浆首先流向混凝土界面,振动棒振捣要插入前次浇筑的底板混凝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