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随着元青花的市场表现日益火爆,国内民间收藏出现的“元青花”也越来越多。有人号称,保守估计,民间拥有1.5万件。这些“元青花”到底是真是赝,引发了激烈争论。
元青花还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学术课题,即使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之间也有不同的学术见解。陈克伦副馆长认为,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贸易瓷,用于“外销”,其风格、纹样,均异于中国传统的雅文化审美趣味,多近于磁州窑这类民间瓷器和伊斯兰风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为何画工精细繁复、器型大的元青花多在海外。上博陶瓷研究部主任陆明华则认为,那些精美的元青花应该出自元官窑,不一定是专门为输出海外而生产,也不是纯粹为官方使用,国内出土了许多元青花瓷器可说明这点。但他们都认为,元青花中有不少是来样、来料加工的,甚至有的画工也可能来自异域。
据悉,在展览举办同时,上博还将举行元青花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云集海内外文博专家和藏家180余人,届时将就元青花的烧造年代和性质、制作工艺、纹饰、流传及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等相关课题进行学术探讨,但愿学界能早日探索出一套可靠、可行、可信的办法来,结束元青花说不清的局面,能对全世界对于元青花瓷器的深入研究和鉴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宋代定窑以烧造白釉瓷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所谓黑定、紫定、绿定、红定等彩色釉的定瓷品种。这些彩釉品种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而烧成。
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较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北宋早期采用正烧法,因而盘碗口沿多有釉。中期以后盘碗采用覆烧法,为防口部粘釉,因此将施满釉的盘碗在口沿处刮去一圈釉,露出胎骨,烧成后盘碗的口沿就有一圈露胎毛边的“芒口”。为了美观,在一些高档的盘碗口沿上,常镶上金、银、铜质的扣,所谓“金装定器”。这是定窑创烧的一个独特的制瓷工艺特点。仿品通常采用硬器将口沿敲毛,再涂以污垢做旧,冒充“芒口”;或者在没有“芒口”的盘碗口沿上也包上包口。仔细观察,容易鉴别。
征集范围:
历代瓷器、各朝名家字画、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当代艺术品等
精品陶瓷:历代窑口精品陶器、瓷器,各代精品官窑器等;
翡翠玉器: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高古玉、明清玉、
新玉(以和田玉为主,玉质润、透、白,雕工要好)
名家字画:历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杂项古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石、鸡血石、古钱币,金银器,青铜器、印章、 木器等精品
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