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老印章收藏其乐无穷,可以在玩中增长学识。在老瓷器、旧字画被市场首先认知以后,老印章成为新宠备受追捧。
趋利的内动力使历来的古玩市场真赝夹杂、赝多于真,鉴真识伪要凭眼力、见识和学问。现就个人收藏老石章的心得,聊作小文以供参考。
一看包浆
包浆是器物在空气中氧化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状态,石章经过使用和把玩,人体的油汗和空气中的灰尘使老印表面呈现柔和的光泽。传世老印包浆明显,入手可辨。印身在使用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规则的划痕,但大部分划痕按常理应该隐没在包浆之内。
包浆是鉴别古旧物的着眼点,所以商贩们往往通过酸蚀、水煮、火烤或用氨水、藤黄水浸泡等方式来制做包浆,这些做法虽然曾加了石章的旧气,但破坏了石章表面的自然光泽。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石章的使用和把玩,其包浆绝不是脏兮兮的油污和泥渍。
“火煅”是现在制赝的一种新形式。据说发明火煅原是为了防伪,石章经过高温火煅后呈石灰状态,刻好的印石便不能加刻或改刻,若强行操刀便呈颗粒状碎落,确实有防伪作用。然而适度加温,却可改变石章的颜色,最奇妙的是可能出现如“哥窑瓷”般不规则冰纹,最好的效果类似名贵石种的“经”、“格”,于是乎,火煅从防伪手段演变成工艺手段,如今又被沽利者作为制赝的招数频频使用。
二识印钮
印钮随着人们的欣赏趣味和时风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其种类无非是人物钮、动物钮、花果钮、博古钮、平钮,再就是装饰印身的浅雕和薄意雕。可以说过去的任何款式现在都可以仿制,我不赞同“古钮刀法细、线条爽,现在的印钮造型呆板、破碎繁乱”的习惯说法,这种厚古薄今的态度不符合工艺史的发展规律,现在高级工艺师的水平并不逊于过去。从鉴伪的角度强调某个时期的印钮风格意义不大,但是由于现代工艺师个人喜好和专攻不同,很多传统纽式现在确实少见。如人物钮现在多刻观音、罗汉,传统钮式还有天官等道教人物,罗汉造型也丰富得多。博古钮中的“兵书宝剑式”、平钮中的“铺锦式”现在也很少见到。我认为除了多看资料和实物,主要靠个人感悟,有些东西总结出来弄不好是帮倒忙,须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制赝和鉴伪总在相互博弈状态中互长。好在复杂的印钮都是刻工所为,原产地的兴趣点是提升石料的价格,虽有少量仿薄意雕田黄的章料,但很少做旧。所以制赝的“老印”大部分出自商贩之手,他们批量买来集中做旧,却不俱备改变印钮风格的能力,因此遇到少见的钮式,其保真性略高。
鸡血石章中有些特老的料子,表面经过氧化呈暗红甚至黑色,俗称“熟血”。这类石章通常不带钮且包浆浓厚,如果“地子”不是特别润透,也容易被误为普通石料。“藕尖白”是寿山上品,一般印人少有接触,其老印也由于包浆老道,麻损处泛灰白,商贩们以其“白不够纯,绿不够翠”低价甩卖。如慢慢摩挲,嫩绿藕白相间让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