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怎样鉴定找哪家拍卖公司可靠

名称:哥窑怎样鉴定找哪家拍卖公司可靠

供应商:香港恒雅国际拍卖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台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930号5楼A

手机:13564772501

联系人:鲍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4836735

更新时间:2014-05-15

发布者IP:116.24.21.160

详细说明

  哥窑瓷器既有试烧的,也有垫圈的。世传哥窑瓷器既有支烧的,也有垫圈烧的。传世哥窑瓷胎厚釉薄,釉色种类较多,有沉香色、淡白色、杏黄色、深灰色、黑色等,釉面不明亮,温润如玉,有一层酥油光,紫口铁足现象很少。哥窑的瓷胎敲击起来,没有悦耳的金石声,而是近似破碎的“噗噗”声。

  宋哥窑双耳壶:通体呈八棱形,颈两侧各有一贯耳,铁色的足端和布满器身的金丝铁线片纹,充分显示了中国瓷器的特征。

  宋代哥窑遗址至今未发现,成为一个有趣的历史之谜。哥窑主要陈设瓷,多仿古铜器造型,如贯耳瓶、菊瓣盘、兽耳壶、弦纹瓶、长颈瓶、立耳三足壶、鼎式炉、无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

  哥窑瓷胎体非常坚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黄色;釉色较多,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施釉较薄,温润似玉,瓷器表面有一层不很亮的酥油光,并有较大的黑色及较小的黄色开片,俗称“金丝铁线”。

  哥窑瓷器既有试烧的,也有垫圈的。世传哥窑瓷器既有支烧的,也有垫圈烧的。传世哥窑瓷胎厚釉薄,釉色种类较多,有沉香色、淡白色、杏黄色、深灰色、黑色等,釉面不明亮,温润如玉,有一层酥油光,紫口铁足现象很少。哥窑的瓷胎敲击起来,没有悦耳的金石声,而是近似破碎的“噗噗”声。

  宋哥窑双耳壶:通体呈八棱形,颈两侧各有一贯耳,铁色的足端和布满器身的金丝铁线片纹,充分显示了中国瓷器的特征。

  1.香港恒雅---提供最权威的专家鉴定(藏品对可开具鉴定证书)---全国可用

  2.藏品保真到代价格高可委托---香港恒雅---参加北京嘉德拍卖

  南宋时期浙江龙泉县南小梅乡大窑村,有章姓兄弟两人烧造青釉瓷器。哥哥章生一所烧窑为“哥窑”,弟弟章生二所烧窑为“龙泉窑”。生一天资聪慧,勤奋努力。所烧瓷器款式考究,釉色美奂,声名远播,供不应求。生二好吃懒做,精于心计,所制瓷器自然相形见拙,对哥哥心生妒忌。一日,生二窥伺哥哥不备,往熊熊燃烧的“哥窑”里猛泼两桶冷水。窑温遇冷发生变化,瓷器因热胀冷缩的影响,釉面如冰河开裂,裂纹交错,别有洞天。生一上香出窑时,看到窑变的瓷器,痛苦不堪。岂知,朝廷采办官员看到风格迥异的瓷器新品,如获至宝,悉数上呈皇帝。皇上龙颜大悦,赐名号哥窑。

  其后,宋代皇室又命匠人对冰裂纹进行染色,以求更加强烈的视觉效果。粗纹受色深厚,呈黑褐色。细纹吃色浅薄,呈黄色,遂成哥窑行话“金丝铁线”。文人雅士们,更是含英咀华,探骊得珠,美其名曰“冰裂纹”、“鱼子纹”、“蟹爪纹”、“牛毛纹”等等雅称。

  元代孔齐在《至正直记》(刊行于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中最早记载哥窑:“乙末冬,在杭州哥哥洞窑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文中所述,哥窑器型,胎釉类似另一名窑官窑的说法,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准确的。

  明代礼部尚书吕震,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书中,首次提及六大名窑:“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其后,因柴窑未见实物,世人概称“汝、官、哥、钧、定”为宋代五大名窑。

  对哥窑记载最明确的,为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进士的陆深,在《春风堂随笔》的记录:“哥窑浅白断文,号

  ‘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陶者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琉田,即今天的浙江省龙泉县小梅乡的大窑村。)

  除此之外,还有明至清多部文献、笔记中,均对哥窑瓷器有详细记载。

  顺其自然的审美意趣

  著名美学大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先生,对哥窑冰裂纹评价为“涣散之美”。朱先生说,“自然创造之美在于无为而成,不为机心所拘;不为法度所限,如水上行风,涣然而合,涟漪为散,散而有文,一切都在无意中。”

  北宋大文学家苏洵,在《仲兄字文甫说》一文中,提出“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的思想。其意为,自然的创造具有至高的美。

  “涣”是《周易》的卦名。在涣卦中,坎下巽上。坎为水,巽为风,风水相交。孔颖达在《周易正义》解释:“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散释之象,故曰‘风行水上涣。’”涣卦,讲的就是“散”的道理。汉语中的“涣散”一词即源于此。涣散有合,顺其自然而然是涣卦的内涵。瓷器虽物竟人为,然道法自然,人循自然法则,就可以创造出合乎自然的美的事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