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明清两代五彩瓷的制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为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两者风格相近,又各具特色。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宣德时期的官窑作品,传世极少,仅见西藏萨迦寺有收藏,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遗址有少量出土,相信宣德窑五彩在明中期也难为藏家所见,更谈不上外销了。中外对五彩瓷器的态度分歧始于万历时期,万历五彩深得当时日本社会的喜爱,许多五彩瓷器销往日本后为上层人士所珍视。入清以后,日本人仍然痴迷于五彩,不惜重金求购,国内也因此出现了仿造之风。
而在当时的国内,五彩瓷并未像在日本一样受到推崇,青花瓷才是主流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青花瓷十分普及,至今国内留存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也很多。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清初,时人叶梦珠在其著作《阅世篇》中对嘉靖一朝青花尚且推崇至备。晚明时期,随着外销瓷器市场的扩大,瓷器大批涌入欧洲诸国。欧洲社会对五彩瓷器的钟爱并不逊于日本。由于五彩瓷器的色彩对比强烈,在视觉效果上与欧洲建筑的居室装饰色彩十分搭配,故大为流行。欧洲商人遂大力收购并运往欧洲销售,造成了五彩瓷出口数量巨大。可以这么说,明中后期景德镇生产的五彩瓷大部分是专为海外市场制作的。
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万历五彩龙纹出戟花觚以474.25万港元成交。2003年香港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于434万元被一位大陆藏家竞得。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以428.24万元。2006年,北京诚轩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人物小盖罐以121万元成交。
邮编:518000
主办单位:香港佳士得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征集单位:深圳市恒大通宝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香港佳士得艺术品鉴定中心
牛津(香港)文物鉴定检测中心深圳总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