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6 13:58
安化黑茶历史悠远,文化底蕴厚重,有文字记载,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1.湖南黑茶天尖茶的历史发展
明洪武24年(1391年),朱元璋钦点安化芙蓉山“芽茶”22斤,作为贡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3年(1524年)“黑茶”一词首次仅于安化见之;
明·万历23年(1595年)安化黑茶定为官茶,运销西北,是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的生命之茶。
安化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黑茶》一书中谈到:“明万历间……于芙蓉峰采摘雨前嫩尖,制成头贡细条,年纳一百六十斤……”。
清道光5年(1825年)成为朝廷用茶,被道光皇帝看上赐名“天尖”,朝廷用茶为“贡尖”。
这样,就有了“天尖茶”、“贡尖茶”等茶品。
2.天尖茶与陶澍的故事
天尖之所以能被道光皇帝看中,与清代重臣两江总督、太子太保陶澍有重要联系。
陶澍,湖南安化人,从小跟着父辈在黑茶环境里熏陶,对家乡的茶叶有非常深厚的感情。陶澍无论出外求学、做官,都会随身携带家乡的安化黑茶。
嘉庆五年(1800年),陶澍秋试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每天处于繁务时,总要沏一壶安化黑茶。
在家也常以家乡的茶待客,交结诗友。当时还是皇太子的道光帝与陶澍也经常往来,1808年陶澍回乡返京时为皇太子专带来了上好家乡茶叶和野生厥菜,皇太子轻轻捻起小撮茶叶,只见条索整齐细长,黑褐油润,香气扑鼻,连称“好香,好茶”。
1821年,道光皇帝正式登基立位。陶澍也受到道光帝的重用,仕途通达,政绩卓越。尤其是陶澍在江南担任督、抚期间“政绩灿然,对漕、盐、河三大政积弊的清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道光帝十分赞赏。”陶澍也常托家乡捎带茶叶呈送皇上。
1825年期间,道光帝将陶澍所奉送的安化黑茶赐名“天尖茶”作为褒奖,列为清皇帝专用茶,意为天字第一号茶。于是就有了皇上喝的安化茶为“天尖茶”;朝廷重臣为“贡尖茶”;一般官员为“生尖茶”。
3.天尖茶其它典故:
历久弥香
天尖茶采用谷雨时节鲜叶加工而成。古代为皇室贡茶。也是西北地区贵族极为推崇和喜爱的饮品。口感甘润爽清,滋味清醇,还带有独特的松香,具有存放越久越醇香的特性。一个陕西人在清理仓库时,发现了一批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天尖,惊喜的不仅仅是48万元的天价,更多的感触却是一种时光对安化黑茶天尖历史品质的洗练。
古墓拾遗
从马王堆汉墓到清朝皇室,历史的埋没与复出,彰显着金子般的品质;惊诧于尽享荣华的辛追夫人身患多种富贵病却能活到五六十岁,已是难得,却不料被甜瓜夺命,不禁感叹:古墓中的安化黑茶除了杀菌防腐之用,其又何尝不是夫人日常饮用之物!
陈仓暗渡
文革期间,“天”、“贡”二字被荒唐的认为是封建产物,安化茶人采取了极其巧妙的方式保留了传统黑茶产品,“三尖”产品才被正名。可以说,如果没有安化茶人的睿智,也许将会缺少“三尖”的独特身影。
自古芙蓉出貢茶
全國展銷中心
湖南 · 長沙市長沙大道508號綠城桂花城F6棟
生產廠家
湖南安化芙蓉山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省香木海茶業有限公司 出品
服務熱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