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写实的形象,是战国和秦代兽类雕刻艺术的第四个特征。(韩非子·说林》中对雕刻艺术有这样的记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这精辟的雕刻造型经验,即使今日也还用得上,说明2000多年前的工匠艺人已充分认识到掌握兽类造型的比例。从出土的战国及秦代的铜牛、仙鹤及其他兽类来看,都是比例。准确、神态生动,令今日的雕塑艺术家也为之倾倒。战国和秦代的兽类雕刻造型的写实能力是继承了商代和周代的造型传统,但有了更多的突破和进步,这为中国传统的铜狮子雕塑艺术形象,特别是唐代的铜狮子造型。奠定了结实的写实基础。
丝绸之路开拓以后,西域的真狮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其威猛、雄强的气势被中国的艺术家神化了,出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狮子形象。中国的铜狮子雕塑艺术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风采和格调。它从国外的野狮引伸到国内后,成为中国的神兽和灵兽,和中华民族传统的龙和凤一样,成为中国共同观念中的一个标志,成为民间的吉祥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铜狮子雕塑艺术始终与中国的民俗联系在一起。
铜狮子的形象千姿百态.有的性情持重,有的动态活泼.这些狮子的造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到宋代以后.铜狮子雕塑的实用功能扩大了。它不仅仅作为陵墓的守卫,宫阙、寺庙、衙门及民间的娱乐活动中都出现了狮子的形象。因此,铜狮子的造型从雄强博大逐渐往喜庆吉样、温顺和善方面靠拢了。狮子的装饰气味得到了增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铜狮子艺术开始于东汉,盛行于唐代,定型于宋代,
普及于明清,中国铜狮子各时代的艺术形象,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民族精神和实用功能,是中国民族传统造型手法,民族的精神、意念、理想与真实生活形象相结合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