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品牌:哈布斯堡国际拍卖
-
公司行业:瓷器拍卖
-
年代:可咨询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
服务特点:
哈布斯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起源於19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歐洲歷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統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奧地利,亦稱奧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來自法國,最早居住在法國阿爾薩斯, 後來向東遷移至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並逐漸擴張到整個德意志地區。11世紀初,由於該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維爾納建立鷹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為名。統治時期從1282年起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第二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
凉山彝族自治州正规青花姿拍卖公司
胎质的特点取决于原料、窑内温度和气氛、制作工艺等。从胎质可测断出瓷器的年代和窑口。常见的便是麻仓土,以及二元配方土(麻仓+高龄)。元代瓷胎质较为粗糙,瓷胎灰白或淡红,铁锈斑点和火石红(黄衣子)常见,且感觉自然,给人以一种老熟、老气感青花松竹梅纹罐,明正统观察釉面的新旧光泽是辨伪的一个主要依据。古瓷年深日久,釉面形成一种温润的酥光。釉印着特定的年代和窑口。五代时的釉为天青,其釉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
从隋代至唐初,南北青瓷窑大量烧造的高足盘,盘足中空,较粗矮,足底外撇,足壁多装饰多重弦纹,有的盘心饰印花。元代起流行高足杯,又称为“把杯”或“马上杯”,多为酒具。流行于清康熙早期景德镇窑的瓶、罐、盘等器物上。造型为内外两重圈足,内圈足略浅,由外圈足支撑。如直立的实心圆柱,支撑着器腹。一般由3至4个组成。常见的如鼎或香炉的三柱足。足下端形似兽类的蹄。这种足式见于六朝青瓷砚、香炉以及唐代三彩三足镇等器上。
从瓷釉上看,首先要记住什么釉在何时出现、盛行和消失,各时期分别有怎样的特点。比如,宋代哥窑器,除了胎呈紫、黑,器型较薄、紫口铁足特征外,还有釉质肥润(甚至釉质比胎要厚)、釉青中偏黄、开片较规整、不饰花纹等特点。再如定窑,始于五代,盛行于宋代,受邢窑影响很大。邢窑白瓷釉为雪白,巩县窑为牙白,定窑为奶白,有泪痕(白中闪黄),芒口、覆烧、胎白精细。黄釉早出现在唐代,当时安徽的寿州窑、河南密县等烧黄釉器,但决不是明清时代意义上的黄釉。弘治黄釉代表着明清两代的黄釉的高水平,以铁为着剂,用氧化焰低温烧以后逐渐减少,天启停烧。清代从康熙年起,历朝都烧制黄釉,有浇黄、蜜蜡黄、蛋黄等。康熙时蛋黄釉釉深,釉层透明。到乾隆时因釉中掺有玻璃白,釉汁混而不透,呈淡嫩,此釉直至道光仍有烧造。红釉元代由景德镇烧造,到明代有了很大发展。永乐时红釉比较鲜艳称“鲜红”,釉面厚润。宣德时红釉发深,称为“宝石红”,其显著特征:一是橘皮釉现象比较明显,二是器物口沿部分自然形成一条白线,红白分明,被称之为“灯草口”,康熙时期的红釉器多有仿制,但应是人为加上去的白釉,看上去不自然。成化时红釉较为难得,泽浓艳。嘉靖时鲜红釉技术失传,改为矾红,至清代才恢复生产,并出现了若干个新品种。康雍时祭红釉艳丽,乾隆时黑红,嘉、道比乾隆时浅,但不如康雍时鲜艳。
近年来,单色釉瓷器在拍卖市场上非常活跃。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会上,一只曾由英国铁路退休基金会收藏的明宣德孔雀蓝釉盘,以1238.24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单色釉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中国嘉德2004年春拍,"飞鸿阁藏瓷"的单色釉专题拍卖也引起藏家激烈竞投,许多精品的价格都超过了百万元。不久前,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且品类最齐全的单色釉瓷器拍卖。收藏的287件(组)明清时期的单色釉瓷器,成交249件,成交率近87%,成交金额为240.7159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