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佛像拍卖价格一览表

名称: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佛像拍卖价格一览表

供应商:古玩古董鉴定收购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坂田

手机:13166003459

联系人:李总(微信同号)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9710330

更新时间:2024-01-07

发布者IP:36.4.243.10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品牌:哈布斯堡国际拍卖
公司行业:古董拍卖
年代:可咨询
产品优势
产品特点: 佛像是华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佛像无疑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代表着一个时代最高的审美。在众多艺术品门类里,也唯独购买佛像会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请”。在二十年前,佛像收藏还仅仅是杂项专场中的一个小门类,如今佛像专场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大项,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人气最高的专场之一。
服务特点: 哈布斯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起源於19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歐洲歷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統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奧地利,亦稱奧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來自法國,最早居住在法國阿爾薩斯, 後來向東遷移至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並逐漸擴張到整個德意志地區。11世紀初,由於該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維爾納建立鷹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為名。統治時期從1282年起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第二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

  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佛像拍卖价格一览表

  佛像收藏与鉴定的技巧

  一、按真品仿造 其又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因为是参照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佛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

  (3)按传统技艺制造新佛像。这里主要是指产自西藏地区的新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百年的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古代流传下来的 方法 在制作着各类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自明清以来几乎不变。这些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以奇货自居而索取高价,这就另当别论了。

  为了地认识此尊造像的艺术风韵,我们还需对尼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作一全面了解。尼泊尔佛教艺术对西藏造像的影响起始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执政时期,大昭寺门楣上的造像就是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实物遗存。这些造像除了浓郁的尼泊尔造像风韵外,还令我们联想到印度阿旃陀石窟中的雕塑艺术。后弘初期,佛教在雪域高原再次兴盛,尼泊尔佛教艺术也随着印度佛教艺术的消亡,成为西藏佛教艺术唯一能够模仿和借鉴的对象,从而对其后的藏传佛教造像产生了为深远的影响。从萨迦寺到夏鲁寺,从白居寺到贡嘎曲德寺,我们看到了西藏佛教艺术对尼泊尔佛教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也见了尼藏风格造像艺术的逐步本土化。这种本土化既表现在尼泊尔佛教艺术逐渐融入西藏佛教艺术之中,也体现在印度帕拉艺术对西藏佛教艺术影响的渐渐消失,这也印了我们前述关于此尊造像属于13世纪尼藏风格造像的判断。

  此佛陀立像,两腿笔直而双膝收紧,立于莲花台座。莲花座是众佛喜欢且常用的台座。莲座形制古朴,莲花瓣整齐饱满,写意自然,简洁的纹样使得造像更加精美传神。除此之外,这件作品从日本回流,清晰的来源在艺术品市场同样十分重要。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而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一些早期流失到日本的中国艺术品也渐渐重新回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本土重现灼灼光华。总而言之,眼前这尊辽代释尊,穿越近千年的时光,款款走来,带着信徒虔诚的供奉与心底深刻的慈悲,向今人传递了契丹人笃信佛教的思想,娓娓道来了那段胡汉文化融合的时光。毋庸置疑的是,独树一帜的辽国佛教文化与佛造像,在中国的佛教艺术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佛像市场前景展望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佛像的价格应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十分理想的高位。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表现出明显的担忧:佛像达到这样的价位,未来还有空间吗?或有多少空间呢?我经常碰见一些朋友发出这样的疑问。客观上讲,人们有这样的忧虑有一定的道理,我也有同感。我认为,在目前阶段,佛像市场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一方面是佛像价格达到了历史的高纪录,具体表现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佛像专场拍卖上。其高纪录价格来得太快太突然,不是成倍的增长,而是数倍的提升,从心理和认识上一时为人们普遍接受,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收藏家和投资人都会谨慎介入,佛像价格暂时会徘徊不前。从国内2006年秋拍到今年春拍的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现象,佛像的价格更多的是在重演苏富比的价格,没有大起也没有大落,说明很多人都在持迟疑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