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佛像拍卖公司

名称:乌兰浩特佛像拍卖公司

供应商:古玩古董鉴定收购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坂田

手机:19564183623

联系人:王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9643888

更新时间:2024-01-04

发布者IP:36.4.243.10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品牌:哈布斯堡国际拍卖
公司行业:古董拍卖
年代:可咨询
产品优势
产品特点: 佛像是华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佛像无疑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代表着一个时代最高的审美。在众多艺术品门类里,也唯独购买佛像会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请”。在二十年前,佛像收藏还仅仅是杂项专场中的一个小门类,如今佛像专场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大项,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人气最高的专场之一。
服务特点: 哈布斯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起源於19世紀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歐洲歷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統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奧地利,亦稱奧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來自法國,最早居住在法國阿爾薩斯, 後來向東遷移至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並逐漸擴張到整個德意志地區。11世紀初,由於該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維爾納建立鷹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為名。統治時期從1282年起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第二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

  乌兰浩特佛像拍卖公司

  佛像价值判定有“三原则”

  “忿怒相”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藏传佛像,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价值的一个原则。用佛教术语来说,佛教分为大、小二乘,大乘又称菩萨乘,若以因果来分则有显、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指显宗佛教,或直接称为大乘;果乘就是金刚乘,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称密宗佛教。正因为有在佛教修习上的差别,显宗与密宗的造像形象也有不小的分别。

  显宗佛像一般呈慈悲和善之态,如最常见的佛祖释迦牟尼像都是神态安详,跏趺坐于莲花,手结无畏印、施愿印等,周身莲花与光环相衬,给人平和、安稳之感,所以也可称此类佛像为“寂静相”。一般包括佛、菩萨、明王、罗汉、护法、高僧六类,其中的明王护法类虽然也有多臂多面,观世音菩萨像也有呈千手千眼相,但还是以一面二臂为主。

  “菩萨装”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佛装”藏传佛像,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价值的另一原则。藏传佛教还将佛的形象分为两种:“佛装像”,即螺发,身披袈裟,无项链、璎珞装饰;“菩萨装像”,即头戴珠宝冠,身披绸衣,佩戴璎珞、项链等饰物。从市场分析,因为“菩萨装”的佛像纹饰复杂,为表现头冠及身上飘散的绸衣常用到镂空等技术,更增加了佛像的美感。

  为了地认识此尊造像的艺术风韵,我们还需对尼藏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作一全面了解。尼泊尔佛教艺术对西藏造像的影响起始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执政时期,大昭寺门楣上的造像就是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实物遗存。这些造像除了浓郁的尼泊尔造像风韵外,还令我们联想到印度阿旃陀石窟中的雕塑艺术。后弘初期,佛教在雪域高原再次兴盛,尼泊尔佛教艺术也随着印度佛教艺术的消亡,成为西藏佛教艺术唯一能够模仿和借鉴的对象,从而对其后的藏传佛教造像产生了为深远的影响。从萨迦寺到夏鲁寺,从白居寺到贡嘎曲德寺,我们看到了西藏佛教艺术对尼泊尔佛教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也见了尼藏风格造像艺术的逐步本土化。这种本土化既表现在尼泊尔佛教艺术逐渐融入西藏佛教艺术之中,也体现在印度帕拉艺术对西藏佛教艺术影响的渐渐消失,这也印了我们前述关于此尊造像属于13世纪尼藏风格造像的判断。

  17-18世纪初 莲花生大士对于想要进入领域内的新手藏家,业内人士认为,新手藏家在前期还是应该以观察为主,多对比研究,不要盲目购买。后期可在专家的引导下购买,初次购买可从小件物品入手,降低风险风险。另外,在佛像购买上,新藏家也应该选择拍卖行和商家。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对风险管控的了解和个人收藏体系、爱好的养成,自然就能找到一件满意的佛像藏品。由于武则天称帝,和尚们伪造大云经,宣称武则天即是弥勒佛降生,在此风影响下,各地多造弥勒大佛。弥勒佛多取善跏趺坐姿(双腿下垂倚坐)。

  一、 帕拉王朝和帕拉风格造像公元750年,帕拉王朝(750-1150年)建立,代国王为矍帕拉 (gopala) ,从此结束孟加拉地区长达百年以上的混乱面。帕拉王朝又译作波罗王朝,帕拉王朝在笈多王朝的国土上建立,其主要统治区域相当于今天的东北印度比哈尔邦、孟加拉国及缅甸部分地区。帕拉两字现代孟加拉语写为পাল,字面意思是“保护”,帕拉王朝可谓是佛教及佛教艺术的庇护者。帕拉王朝凡十八世,竭诚护持佛教的君主就达七代之多,因而佛教在此为盛兴。就佛教思想来说,帕拉佛教显密并重。一方面,继续大乘显教的中观、唯识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为了吸引信徒,佛教中也融入了不少印度教的特,重视持咒结印,佛教自此即步入了密教阶段。密教又名金刚乘(Vajrayāna),或怛特罗乘(Tantrayāna)。然而,此时的显教多限在“寺学”的范围之内,学者论著讲究思维辩,哲学性强,深奥繁琐,不是一般信众可以了解与接受的,所以影响不大。而金刚乘主张即身成佛,虽然仪轨复杂。但是修行容易,故风靡一时,流行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