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烧造一件耗时半年:登峰造极的乾隆御窑代表

时间:2023-05-24 09:56

  古董鉴定+V:HBSB1826

  清三代御窑瓷器中,乾隆朝以登峰造极的技术独领风骚。那么,什么样的器物堪称乾隆御窑的代表?乾隆朝大件镂空或转心、 转颈瓷器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是因为乾隆以外的其他朝代没有,就乾隆以前的康、雍两朝来说,社会上没有形成崇尚富丽的审美时尚;乾隆以后又没有这样雄厚的烧造资金和技术力量,所以大件的、镂空的、转心的、转颈的、开各色光的、工艺复杂到无以附加的大器均为乾隆所独有,是乾隆官窑的杰作。

  奢摩

  转心瓶,又称「旋转瓶」、「套环瓶」,瓷瓶多镂空开光,意为从中窥探内瓶绘饰,以达观有限而意无穷之妙。作为帝王专用赏玩之物,御用级别甚高,御窑竭尽巧思,力求出新,鲜见相类者。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道:「……乾隆一朝则华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转心瓶画工精细,工艺复杂,充分展示了中国制瓷技术的巅峰水平。

  缛

  在一个镂雕外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内胆”上部外露,藏于外瓶内,胆上有装饰绘画,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内胆活动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观不同画面,犹如走马灯般。

  转瓶的制作难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的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故成品率极低。

  据清代文献记载,转心瓶存世十分稀少。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等,转心瓶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得出实际样品。

  再根据样品烧造中表现出的问题逐一从工艺上加以解决,并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烧造。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烧造时的温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现少许变形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内外均以粉彩彩绘的转心瓶需二次烧作,成品率极低。复杂的工艺及艰难的烧制历程,使得存世的转心瓶件件都是无价之宝。

  唐英曾在奏折中称:“奴才又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种,谨恭折送京呈进。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拟造,恐未合适,且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伏祈皇上教导改正,以便钦遵再行成对烧造。”

  而乾隆皇帝见到这些奇巧之作后,未加赞美也未加批评,而是在奏折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嗣后按节进十数件。”也许,连乾隆皇帝也觉得其工艺过于复杂、费工了吧。下图这件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便为九件中的一件。

  转心瓶的魅力,在于“转“,这一千回百转里,是破静为动之美,是炉火纯青之功,是乾隆鼎盛王朝海纳百川之绝妙呈现。它体现着创新求变的设计理念,是工艺技术与装饰技法进步的结晶,给当代陶瓷艺术设计创作以积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