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高古玉:部分之谜解疑

时间:2023-05-05 10:20

  拍品鉴定+V:HBSB1826

  良渚文化中三叉形玉冠饰的含义是什么?

  三叉形玉冠饰出土于死者头部附近,出土时中叉的上方紧连一根长玉管,往往还有成组的,玉锥形器同三叉形冠饰相邻或叠压。因此,三叉形冠饰、长玉管和呈集束状的锥形器,是配套组装成整件使用的。据推测,三叉形冠饰应是戴在首领头上的王冠。三叉形冠饰及其附件,与汉字中的“皇”字义形正相符合。皇的本义为冕,也就是冕的象形,上部像插嵌五彩羽毛的冠饰,下部为冠架,今天一些简化的皇冠图形也是在圆形帽上面画三支带宝珠的尖叉。

  古代文献曾记载说远古时有虞氏部落首领就是戴着彩羽的冠冕举行隆重祭典的。后来,这种有精美玉构件和彩羽合制而成的冠冕被称为“皇”,含有富丽堂皇之意。封建王朝时又进一步将最高统治者与天神结合为一体,称为“皇帝”。可见,良渚文化的玉三叉形冠饰是中国最初的皇冠。

  良渚文化玉器的细密纹饰是如何刻划的?

  良渚文化玉器纹饰以其精美细致工整而闻名中外,其玉器纹饰线条有的细如发丝,宽仅1-2丝米,组成的个体仅比黄豆稍大。刻出的鸟眼睛,有的小如圆珠笔的滚珠,鬼斧神工,令人称绝。这些纹饰即使使用铜、铁一类金属刀具也很难刻动,因为青铜和铁的硬度都小于玉。

  以前有人推测可能是用鲨鱼牙或用火烤玉器表面以降低雕刻硬度等方法,但都缺乏实据。最近江苏句容丁沙地良渚文化遗址出土阴线雕刻工具261件,质料为燧石、黑曜石、石英、水晶等,器身较小,长宽都在3厘米以内。器表有多次打击修理的痕迹,大多有锋利的尖部或弧状的刃部,可对玉料表面进行浅阴直线或曲线的刻划。当然,这种硬碰硬的雕刻是十分费力耗时的,需要有娴熟的技艺和持久的耐力,甚至需要有相当精密的规矩角尺等原始仪器和工具。

  良渚文化玉琮有何宗教意义?

  玉琮是中国古代宇宙观通天行为的理想的象征物,是图腾制度的产物,是纯巫术与宗教的神器,其设计与制作应是在巫术的冲动和宗教信仰的驱使下进行的。在远古先民的宇宙观中,世界被分成天地人神诸多不同的层次,宗教人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沟通这些不同的层次。

  良渚文化玉琮的外方内圆,代表了天圆地方的观念,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琮上的许多动物图像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还有的学者认为玉琮是宗庙祭祀时请神明祖先的灵魂降临时的凭依之物。玉琮的中孔是用作神明祖先的灵魂驻留的小屋,祖灵既可从天而降,亦可从地而出,所以中孔自上而下贯穿。

  商代鸟形玉器的含义是什么?

  商代鸟形玉雕的数量不但很多,而且种类相当繁杂,有展翅飞翔的鹰、曲颈而思的鹅、短尾矫健的燕等等,这可能与商代先民的宗教思想有关。商是兴起于黄河中游的一个古老的原始部落,传说商的祖先名叫契,契的母亲简狄是另一支部落有氏之女,吞食了玄鸟蛋后怀孕,生下了契。

  《诗经·商颂·玄鸟》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就是传颂这个故事的。这个故事反映了商族把“玄鸟”当作自己氏族崇拜的生灵,商代先民塑造出了许多鸟类动物形象来表达对它们的崇敬之情,这也是鸟类玉雕大量出现的原因。

  三星堆玉器的宗教意义是什么?

  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的古蜀国。1986年,遗址里发掘了两个祭祀坑,坑内出土玉石器300余件,主要礼器和工具,还有少量的佩饰。玉器种类包括璋、戈、琮、璧、环、刀、矛、凿、锛、锄、斧、铲、舌形器、珠、管等。牙璋的歧锋刃形似鸟或鱼嘴的形状,还有的在刃端透雕出鸟形,这大概与鱼凫是蜀人祖先之一的传说有关。

  最精致的一件边璋的两面阴线刻人物、日、月、山、牙璋、船形符号等图案,反映出商代蜀人祭祀山川、日月等自然神灵的场面。这两个祭祀坑是蜀国先民在进行重大祭祀活动之后留下来的。玉石器表面均有焚烧的痕迹,而且是被最先投入坑中的,这种仪式在商代被称作“燔燎”,是为祭天而设的。“燔燎”之后再将玉石器埋在地下,称“瘗地”,用来祭地。而玉石器雕刻有山形纹则是用来祭山的,称“悬庋”。这样,这两个祭祀坑就有了祭祀天、地、山的宗教意义。

  战国至汉代的谷纹是什么样的?

  谷纹又称谷粒纹,是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许多突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粒排列有序,经抛光后闪闪发亮,十分悦目。《周礼》中曾有“谷圭”和“谷璧”的记载,自宋代以来,一些古玉家将谷纹理解成谷穗的形象,而且还牵强附会地在圭和璧上刻划出谷穗纹饰。实际上,在战国至汉代时期,玉器上根本不会出现这种写实性图案,谷纹的名称是由于它浅浮雕的半圆形凸起似谷粒而得来的。

  谷纹是战国时期最流行的纹饰之一,由于谷纹制作难度较大,所以它装饰的玉器往往比较精致,观赏价值很高。由谷粒派生出来的纹饰中,有一种称为“蝌蚪纹”,就是在谷粒边缘上琢出一道弧线,形似蝌蚪的尾巴,所以称“蝌蚪纹”。所琢刻的“尾巴”,方向并不固定,似乎是玉工随意雕刻出来的,但装饰效果较好,它常饰于玉龙上,增强了龙的动感。

  汉代都有哪些葬玉?

  葬玉是专用来为死者送葬的玉器。古人认为玉器有特殊的功效,施覆于人体各部位可以保护尸体,防治腐朽。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这话道出了当时人们使用葬玉的目的。汉代的葬玉主要包括玉衣、口、玉握、九窍塞、玉枕、玄璧和镶玉棺。

  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分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四种。口又称“饭含”,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汉代主要为玉蝉。玉握是握在死者手中的玉器,汉代主要为玉猪。窍塞是专用来堵塞死者身体上“九窍”部位的玉器。“九窍”指的是双眼、双耳、鼻孔、嘴、肛门和生殖器,古人认为堵住这“九窍”,可防止人体内精气外逸而使尸体不朽。

  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就零星出土过耳塞、鼻塞和肛门塞,而完整的九窍塞则见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刘胜的九窍塞包括眼盖、耳塞、鼻塞各两件,口塞、肛门塞、生殖器罩盒各一件,共九件。玄璧是一种深绿色或青色的玉璧,壁面上一般阴刻两周纹饰带,内周为蒲纹或涡纹,外周刻兽首或凤鸟纹,还见有三周纹饰带的玄璧。这种玉璧一般成组放置于墓主尸体的前胸和后背,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并以织带相连接,然后又在玉璧表面普遍粘贴一层织物,把前胸和后背的玉璧各自编联在一起。

  西周玉器纹饰“一面坡”刻线是如何形成的?

  答:这是由于铊具造成的。铊具琢刻的一端接触雕刻面较宽,铊具头部呈圆锥台形,就刻出西周玉器独特的 “一面坡” 纹饰样式。

  战国、汉代玉器表面的“玻璃光”是如何形成的?

  答:据实验的结果,战国、汉代玉器表面的“玻璃光”是在高速抛光时加入赤铁矿粉形成的。“玻璃光”表面十分致密,不易受侵蚀,如徐州许多汉墓出土带有“玻璃光”的玉器,光可鉴人,如同刚制作的一般。

  如何从谷纹上判断汉代玉璧的真伪?

  答:谷纹是汉代玉璧上常见的纹饰。一般这种纹饰为浅浮雕状,手摸有明显的突起、圆滑之感,排列整齐不乱,即使近玉璧边缘处也以阴线出半个圆表示谷纹,以示整齐;每个谷纹尾部收刀干净,无晦涩生硬之感。

  古玉上常有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答:古玉上常有的红色粉末是朱砂,呈弱酸性。唐代以前的墓里常在棺内撒放许多朱砂用来防腐,由于玉器一般放置于墓主身上,所以很多玉器表面带有红色的朱砂痕迹。值得一提的是,朱砂一般不入沁,也就是不会侵蚀到玉质内部,所以玉器表面的朱砂可容易地刷掉。

  由于红山文化热,红山玉器受到收藏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但目前有关红山玉器的资料、书籍中的观点杂芜,由于利益原因,甚至有些资料有意误导读者,从正规发掘出土的红山玉器看有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出土红山玉器有哪些种类?各个种类数量如何?应该参考什么权威的书籍?

  答:红山文化玉器主要有玉猪龙、C形龙、玉箍形器(或称马蹄形器)勾云形玉佩、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鞲、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红山文化玉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发现才认识到的,虽然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玉器图录中偶尔可见红山文化玉器,但那时人们并不认识这些玉器的时代,所以现在基本上见不到那时的仿红山文化玉器。

  据目前统计,博物馆和考古部门所藏传世及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总数大约在300件左右。相对来说,在红山文化玉器种类中,玉猪龙、玉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为三大重器,一般出土于墓地的中心大墓中,数量也最少;而玉匕形器、玉玦、玉枭、玉龟、串珠等则见于大小墓中,数量较多。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地区很多红山文化墓地和遗址被盗掘,一些红山文化玉器流入古玩市场,其数量不详,应该多于考古出土的数量,但在器形和纹饰上不会超出文博考古部门所藏红山文化玉器的范围。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参考书有:《中国玉器全集》、《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国文物考古之美》、《红山玉器》。

  第二,红山玉器的玉质有何特点?在通过玉质鉴别红山玉器时,要注意什么?答: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颜色一般呈黄绿色,亦有偏黄或偏绿者,温润度和纯净度较好。其硬度为6~6.5摩氏度,比重为2.9~3,成分为透闪石。这种玉料产于辽宁省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块度有山料和仔料(亦称河磨玉)两种。

  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在山顶玉料露头的地方和山沟里都可以采到玉料。在通过玉质鉴别红山玉器时,首先要注意玉料是否为透闪石。现在很多仿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为廉价的岫岩蛇纹石或蛇纹石化大理岩(硬度为3~4莫氏度),这是降低制作成本的一种手段。可以用小刀(硬度为5莫氏度)在不起眼的地方划一下,透闪石的硬度大于刀子的硬度,如果划得动,就说明不是红山文化玉器。

  其次,现在很多仿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是用粗结晶透闪石制作的,这种玉料为透闪石的围岩或未发育好的透闪石,量大而价廉,其成分、硬度和比重与真正的透闪石相近,但玉质结晶颗粒较大,表面粗糙近似石质,温润度和透光性差,容易上色作旧。

  第三,真正的红山玉器玉质温润、纯净而坚硬,沁色较少,而仿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多由人工染成黑色(用硫化汞)和红色(用高锰酸钾和碱性橙)等仿古旧色,这样的沁色是出土红色文化玉器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