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鉴定+V:HBSB1826
中国人喜欢玉,犹其好古。那个时候人们其他技术还没有发展起来,合成或仿冒真玉水平有限。古代商贾就想方设法仿古,提高玉的价格,到明清时期,人工仿沁的方法日趋完善,多种多样,辨认起来非常不容易。
虽然时代不一样,技术基础不一样,但是造假与鉴赏总是在不断博弈。清代金石学家刘心(氵缶)写的《玉纪补》中记载了玉器仿沁的几种方法。当然以前的仿沁玉石现在也是不错的文物了,而且载承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又有了一番特殊的意义。
一、仿石灰沁
仿石灰沁是为了模仿高古玉的鸡骨白,行话叫:仿石灰古,也叫煨头,是用火烤的方法使玉器变白来冒充。
鉴别要点:看起来像是鸡骨白,但是同真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而且这种裂纹通常并不深,只存在玉器的表面,而真古玉的裂纹是由里到外自然贯通的。
二、羊玉
羊玉是一种泛称,不限于羊。最初是用活羊来作伪,模仿古玉的血沁。将活羊的腿割开,把玉器放进去缝好。待几年后取出,表面会形成传世古玉的红血丝般的细丝沁色,俗称:羊玉,这种方法一般都是处理比较小的玉器。
鉴别要点:同真古玉相比,羊玉的色泽比较干,血丝不自然。
三、狗玉
狗玉与羊玉不同,狗玉是要将狗杀死,趁狗尸未冷,血液尚未凝固,将大一些的玉器放入狗的尸体,捆扎好,埋入地下,几年后起出,玉器上会出现土花和血斑。
鉴别要点:这种玉由于在狗尸内包裹,不与外界接触,除了有土花和血沁外,玉本身不接触其他东西,所以会保留新玉的色泽,而感觉不甚古,其雕琢痕迹也很明显。
四、梅玉
梅玉是利用乌梅水的酸性和颜色,结合提油法上色,处理一些质地疏松的玉器,使颜料沁入玉器的裂纹,这一种方法的原理现在依然使用,但是会把乌梅水换成强酸。
鉴别要点:像这样用酸咬的方法的沁色过于夸张,造作不自然。
五、风玉
在寒冬腊月,把玉器放在浓灰水里熬煮,趁热把玉丢在风雪里一昼夜,由于灰水的腐蚀和热胀冷缩的作用,会在玉石表面形成细如牛毛的裂纹,再把茜草汁加上少许朱砂,用竹枝点燃烧烤,或是把玉放在乌木屑或红木屑里煨烤,牛毛纹就变成红色,来冒充古玉。
鉴别要点:由于风玉是一夜之间造就,所裂细纹比较均匀,少曲折。而古玉是在千百年内,无数次涨缩所致,每次涨缩的条件不同,虽然有牛毛纹,但是牛毛纹粗细不均,曲折自然,这是作伪者不能模仿的。
六、叩锈
叩锈是为了模仿古玉的铁沁。是将铁屑附在玉器上,将醋烧热,趁热把醋浇在玉器上,在潮湿处静置十几天后埋入地下,经数月取出后表面会被铁屑腐蚀出橘皮纹,纹中杂有土斑和深红色的铁锈。因为这种方法是乾隆年间,无锡阿叩所发明,故俗称:叩锈
鉴别要点:用水煮叩锈玉,深红色的铁锈还原,就会变黑,但是上面的土斑灰色是不会褪去。如果是假的古玉,没有土斑,而只有红色,那么必然是沁色不久,红色必然不深,浮在玉石表皮。如果有土斑,而灰之不变,土沁比较稳定的缘故,但是破绽在锈沁,如果是作伪的红锈,经过盘玩和人的汗渍发生反应,就会很快变色,这必然是作伪。
七、提油法
以硵提为上,用红光草取汁,加硵砂少许,腌入新玉器,用新鲜竹枝烘烤,使红颜色深入玉石,造成鸡血色,即使再用石灰水煮也不会变色。很难辨认。
鉴别要点:挑不同的天气状况去,提油玉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颜色会显得很鲜明,在晴朗干燥的天气中状况反而会显得有点混浊,但是真品不会如此。
以上是《玉纪补》中记载的造假的方法,近代还有一些其他的作假的方法,例如
油炸、火烤、用雪茄水浸泡。
把玉器涂上胶水,埋在黄土、淤泥、厕所,形成土锈,土沁。
还有将猪血和黄泥混合,用来藏玉,过了较长时间后产生黄土锈血沁色。
水煮、火烤、摸醋,使玉石产生黑斑。
当代造假更是花样百出,以前做仿古玉,还用真玉仿古,如今都用玻璃作了,而且各种化学药品也会使用,例如用氢氟酸腐蚀,但是化学药品终究不是经过时间早就,这样的沁色一般都比较浅,没有深入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