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春拍·钱币丨百转千回始出来:机制币精品先

时间:2023-03-28 11:15

  微请添加+HBSB8899

  2020年的不平凡,必将以独特的方式载入史册。在全球疫情重击之下,各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艺术品拍卖领域同样不能幸免。尽管今年艺术品市场因流通性降低,整体不容乐观,但是,钱币收藏市场却依旧保持着稳中有升的积极态势,尤其是近代机制币板块交易异常活跃,线上与线下,热度不减,新人踊跃进场,收藏群体不断壮大,不少品种的价格较之过去还有明显攀升,特别是人气高涨的品种,价格涨幅甚至超过50%,充分彰显了这一收藏项目的良好前景。

  是次拍卖,筹备时间短促,海外征集受阻。在广大泉友的大力支持以及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机制币》专场征得不同时期中央及地方铸币七百余项,内中不仅精品异彩纷呈,更有重器强势登场,必令藏友不虚此行。特选以下精品,与诸君分享。

  Lot 1813

  1906年丙午户部大清银币“中”字伍钱样币(NGC MS67)

  Lot 1814

  1906年丙午户部大清银币“中”字贰钱样币(PCGS SP64)

  来源:海外著名收藏家族——陈氏家族(Chin Family)旧藏

  Lot 1815

  1906年丙午户部大清银币“中”字壹钱样币(NGC MS61)

  光绪末年,各省均有铸币权,货币制度混乱。因此,由中央统一铸造可在全国通用的流通货币,就成为清政府的燃眉之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天津造币总厂以户部名义试制了币铭为“大清银币”的“两制”计重银币四种,面额分别为壹两、伍钱、贰钱及壹钱。这一系列龙银的设计新颖,正面中央阴刻“中”字,泉界习称为“中”字银币,因试制时“圆两之争”仍在角力之中,币制未定,故未发行。旧时银元玩家有一说法:“过了丁未进中档,有了丙午上高档。”可见,在老一辈藏家的心目中,“中”字样币是收藏进阶的关键品种。本场拍卖“中”字三枚辅币样币同时出现,皆品相出众,机不可待。

  Lot 1816

  1907年丁未大清银币壹圆样币(NGC PF62)

  清末,度支部认为,两制银币与各省旧铸龙洋的重量不同,民间使用多有不便,奏准改以计数的“圆”为单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重新试制通用银币,岁次改为“丁未”,设计面额计有壹圆、伍角、贰角及壹角四种。其中主币壹圆的设计,与上一年的丙午“中”字壹两类似,仅外圈水波纹略有缩小。丁未系列银币后来也因为“圆两之争”,币制迟迟不能确定而未能铸行,传世仅有少量样币。由于翌年十月,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双双驾崩,“丁未大清银币”还成了光绪朝的末代银元。时至今日,随着钱币收藏的兴盛,丁未样币被藏家公认为中央系列铸币的高档品种。此枚壹圆样币以类镜面版底精铸,获NGC公司丁未主币唯一PF级评分,价值不菲。

  Lot 1818

  宣统年造大清银币壹圆“$1”(NGC MS65)

  来源:香港著名钱币收藏家黄华枢(Wa She Wong)旧藏

  宣统二年(1910年),“圆两之争”尘埃落定以后,清政府颁布了《币制则例》,规定大清国币以“圆”为单位,并且委托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雕刻制作“宣统年造”系列的新国币模具,完成后交付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制作生产。这套“圆”制“宣统年造”大清国币系列,也是清代唯一由维也纳造币厂雕刻币模的中国龙银,计有壹圆、伍角、贰角伍分及壹角四种,其与众不同之处是面值除中文外,还分别以“$1”、“1/2DOL.”、“1/4DOL.”、“1/10DOL.”等西文标示。四种面值银币虽都曾开工生产,但终因库银不足、币面标示方式不妥等原因,未能正式流通,已铸就的成品均被回炉化银,留存无多。

  “宣统年造”水龙系列银币的设计,字体细巧娟秀,币面留白较多,保存不当版底极易划伤,所以,品相完美者极为少见。此枚壹圆主币,铸造深峻精美,获NGC MS65亚军分,属该系列银币品相之佼佼者。

  Lot 1836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反龙”版壹圆样币(PCGS SP63+)

  Lot 1837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反龙”版壹圆样币(PCGS SP62)

  “宣统年造”水龙系列国币夭折后,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礼聘意大利人路易·乔治(Luigi Giorgi)任总雕刻师,共设计试铸“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新国币试样五种,供当局选择。同时呈送多款样币,在中国近代机制币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此五种新国币试样,正面设计大致相同,但字体与花饰有细微差别,背面蟠龙则区别较大,版式可分为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及曲须龙。最终“曲须龙”被确定为新国币方案,并交付生产,其余四种虽未被采用,却因未量产,物以稀为贵,而成为历代藏家不懈追求的目标,龙银珍品的聚焦点。

  其中,“反龙”版样币,因龙身呈“乙”字形、龙尾方向与普通版相反而得名,铸额极少。本场二枚“反龙”,样币风范极致,包浆前者“银装素裹”,后者“身着霓裳”,均获PCGS高评分,令人心驰神往。

  Lot 1875

  1927年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壹圆银币(NGC MS67 最高分)

  Lot 1926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PCGS MS66)

  Lot 2088

  民国二十三年孙中山像背帆船壹圆银币(PCGS MS66+)

  鉴于目前“孙小头”、“袁大头”、“船洋”好品相精品深受买家追捧,价格扶摇直上。本场甄选不同品种、不同版式、不同颜色包浆的评级币及裸币计二百余项,内中原味老包浆、绚丽五彩光,应有尽有,能比能群,以期满足新老藏家的旺盛需求。以上三枚即为其中赏心悦目之顶级佳品,望喜好者藏之宝之。

  Lot 2068

  民国十二年造龙凤大字版壹圆银币(PCGS MS65+)

  龙凤银币,实为1923年北洋政府筹划的新国币,因当时的上海中央造币厂尚未完工,由天津造币厂铸造。背面“龙凤黼黻图”,原本是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国徽图案,乃鲁迅先生1912年任职教育部时,与钱稻孙和许寿裳三人同拟。该币图案设计华丽美观,制作精美,铸额稀薄,依背面“壹圆”字体大小,分二种版式,大字版较小字版更为稀少,历来深受藏家青睐。此枚龙凤大字为钢模初打,龙鳞、凤羽等细节处铸打入微,品相出类拔萃。

  Lot 2072

  民国十六年造孙中山像陵墓壹圆银币样币(PCGS MS63)

  此币系北伐之后国民政府第一次试铸的新国币,模具由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总雕刻师理查德·普拉特(Richard Placht)雕刻,南京造币厂试铸,据记载仅试制了480枚。或因外国雕刻师不太熟悉东方人的面容特征,该币呈样后,据说当局有人认为“神态面貌更似德国元帅兴登堡而非孙中山先生”,故未被采纳。此枚样币保持银币最佳原始状态,淡彩银光姣好,是为佳品。

  Lot 2135

  1924年段祺瑞像中华民国执政纪念银币(NGC MS67)

  来源:海外著名收藏家族——陈氏家族(Chin Family)旧藏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因时间紧迫来不及选举新总统,次月,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被推选为中华民国政府临时执政,总揽军政大权。此币即为天津造币厂为庆贺段祺瑞执政所铸,正面为段祺瑞着西服胸像,币面未镌币值和纪年文字,据说曾作为礼品馈赠参加段祺瑞就职典礼的各界嘉宾。

  上图段祺瑞像银币堪称民国人像币最高等级品相,隆雕之人像须发毕肖,以 MS67高分问鼎NGC评级榜单之冠。

  Lot 2155

  1935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制无嘉禾图版壹圆银币(PCGS XF Details)

  出版:《百年银圆》,页218,图VII-10,孙浩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页102。

  1935年夏季,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为解决军政开支的资金困难,决定由财政部在延安延川县永坪镇附近的石油沟设立财政印刷所,以陕北省苏维埃银行名义印发纸币。与此同时,还以冲压的方式,将没收地主豪绅的银器等化为银条,铸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制壹圆银币,流通于陕北省中心地带的子长、延川、清涧、延长等县。同年11月,陕北苏区开始统一使用苏维埃纸币,流通中的银币全数兑换回收。

  另据史料记载,该币文字由西北工作委员会技术处耿红书写,刻字工人李生池雕刻模具,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艾楚南总负责。当时是以钢棍制成凹凸两个模具,然后放入银坯,手工打制,制成数量2000-3000枚。此种银币直径约38毫米,重量约27克,成色88%,边齿粗大,制作工艺粗糙,共有面值左右有嘉禾图、无嘉禾图、正面文字左旋读三种版式。

  共和国五年制银币是陕北省苏维埃,乃至整个西北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唯一银币。也是全国革命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之中,唯一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诞生纪年,并未署铸造地名的银币。其铸行时间仅四至五个月,铸额有限,由于银币成色较高,当时就有部分被银匠加工改制成首饰,留存至今少之又少,是非常珍贵的苏维埃政权历史货币。

  Lot 2200

  1890年喜敦版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NGC SP64)

  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钱局试制“七二反版”未获清廷采纳,随后另行制作钢模,将中文改列于正面,英文镌其背后,于同年五月大量铸造流通。因最初生产通用银元的模具,是用喜敦厂提供的制模工具进行修改的,所以局部保留了与反版类似的特征。主要是正面“库”字的“车”、“钱”字的“金”及“造”字的“告”等直笔不出头,背面英文KWANG-TUNG的中间为短笔“-”,双面花饰均为中心有凹点的十字形,细分尚有多种变化,藏界将具备这些特征的银元称之为广东“喜敦版”。

  据孙浩编著《中国近代机制币章》一书记载,存世有一种币面极其光亮精美的喜敦版PROOF级币样,是广东钱局在英籍驻厂技师指导下,选用经抛光的模具及坯饼特别制作,彼时作为呈样或赠送贵宾之用。本场拍品七钱二分即为其中之一,以精抛光镜面版底铸造,齿边规整凌厉,龙面下方数字“2”右侧有点,精整度明显高于一般市面所见普通喜敦版银币,存世甚少。

  Lot 2298

  1901年西藏炉关银币(PCGS XF Details)

  出版:《中国金银币目录》,页194,图WS0752,王春利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印藏贸易的开通,英属印度铸造的“印度卢比”银币也随之大量入藏,并迅速成为主要货币,广泛流通于西藏及周边地区。印度卢比的强势进入,使外商乘机牟利,又逢国际银价下跌,藏区的财政危机日益加剧。四川打箭炉厅同知刘廷恕,以“印币边亡”为由,呈请四川总督奎俊用藏饷仿造卢比,并在1899至1901年间,于打箭炉(康定)试铸足银“炉关”银币。此币以土法制作,形制与印度卢比相似,正面汉文“炉关足□”,背藏文,意为“足银”、“3钱2分”。因成色十足,商民乐用,边饷亦以此币发放,供不应求,遂改由四川省银元局代铸。“炉关”银币铸造不久,即被大规模开铸的光绪像四川卢比所取代,后陆续被熔毁改铸,现已极难寻觅。

  Lot 2347

  1902年“浙江楷书”版光绪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银币样币(PCGS SP66)

  来源:中国近代著名收藏家族——NC旧藏

  Lot 2348

  1902年“浙江楷书”版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银币样币(PCGS SP67)

  来源:中国近代著名收藏家族——NC旧藏

  Lot 2349

  1902年“浙江楷书”版光绪元宝库平三分六厘银币样币(PCGS SP67)

  此系列正面采用楷体书法的浙江银币,“宝”字从“缶”,俗称“浙江楷书”,是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为中国雕模试铸的最后一种龙银,币模由雕刻七三反版的英国名家艾伦·韦恩(Allen Wyon)操刀。由于当时钱荒严重,铜价上涨,银币相对处于贬值状态,生产铜元更有利可图,于是各厂皆赶工生产铜元牟利,无暇制造银元,浙江银元局亦不例外。而且,那时浙江又有充沛的鹰洋流通于世,自制银元计划终遭放弃,未被采用的“浙江楷书”只能说是生不逢时。迄今,楷书版银元仅有喜敦原厂制作的极少量银、铜及合金质币样留存。其中,银质七钱二分样币存世仅有三枚,一钱四分四厘以下辅币亦屈指可数,皆为龙洋辅币至臻。

  今春三枚楷书版银辅币样币同时亮相,均以镜面版底精铸,工艺精湛,呈喜敦厂样币特有包浆,状态顶级,分数皆为PCGS评分之翘楚,静待藏家慧眼识珍。

  Lot 2350

  1899年“浙江魏碑”版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PCGS MS63)

  来源:美籍华人资深收藏家王清临旧藏

  浙江首座正式的造币厂是由巡抚廖寿丰奏准设立的浙江银元局,自德国购置机器后,于光绪二十五年正月(1899年3月)开铸。尔后清廷以各省设局过多,成色、重量参差,不便商民使用,徒糜经费为由,于同年四月下令除特许外均停铸银元,七月浙局奉旨停工,后设备拆运至北京,筹办“京局”。

  浙江银元局营运时间仅数月,所出银币数额不多。其中一种正面币文由清末著名书法家陶濬宣所书,因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碑书体,俗称“浙江魏碑”,是清代龙银中唯一使用此书体者,龙面则使用德国奥图·拜赫厂(Otto Beh)提供的模具。魏碑版银元铸造周期甚短,具体产量不详,未大量流通。据张璜编著《中国银圆及银两币目录》一书记载,此币铸就后,即送往上海钱业公所请求准许流通,经该所化验认为,银币含银量不够标准,须打折扣方可流通,浙江当局当即收回熔毁,故流传于后世极为稀少。目前市面除辅币小毫稍微多见外,七钱二分及三钱六分面额币均极少出现。此枚魏碑半元系初打品,铸模极深,版底呈镜面效果,品相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