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4:54
微请添加+HBSB8899
一般来说,以恢复破损瓷器外观原貌的复原型瓷器修复是一种模拟型修复。补缺部分无论是瓷胎还是釉和彩,都是用与原工艺不同的原材料在常温下模拟出来的。通常使用胶模拟胎的效果,使用漆模拟釉流淌的效果,使用矿物颜料模拟彩笔绘的效果。虽然模拟和当初的本体制作都是“手工”,但由于材料和工艺的不同,两者的效果和体现出的视觉“神韵”还是不同的,如修复时胶要像胎,就得在胶固化坚硬后打磨成形,打磨会消除与器物本体之间的差异;而制作时工匠们在胎土湿软状态下手工完成制胎过程,会留下一些与器物本体差异化的痕迹,两者产生的效果当然会不同。如何让修复时模拟的手工痕迹更接近制作时的手工痕迹,缩小它们之间的效果差异,得靠瓷器修复师对修复材料的掌控能力和对瓷器手工痕迹的理解能力了。
笔者以补缺成形为例阐述恢复原有缺失部分手工痕迹对瓷器修复最终效果的重要性。
对于器皿型瓷器来说补缺时最需要做出手工味道的地方是器物的拉坯弦线和附着件与器身的连接痕迹。
在古代,制作圆形器物时都是使用陶车拉坯成形,这就会在器物上留下拉坯形成的弦线,修复时要注意对拉坯弦线的模拟。如图一粉彩盘的口部有局部缺失,用胶填补打磨后,必须将中断的弦线再全部接上,外观才能浑然一体。
补缺打磨粉彩盘
瓷器的许多功能或装饰附件比如瓶罐上的系和耳、壶上的流和柄,都是利用胎接的方式与主体相连的。在元代之前的瓷器制作工艺中,无论是附件的制作过程还是与主体的连接过程,都会在瓷器身上留下手工制作痕迹。如图二中现藏于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的隋代青釉四系盘口壶的双泥条系就不是后来清代大量使用的模制成形,而是随手搓条成形的。它们没有一个外观是一样的,歪斜程度也不一致。修复系缺失的这类器物时,每一个系都是用胶单独手工搓制,并随意贴附到指定位置。
在修复瓷塑类型的器物时,注意手工痕迹的恢复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从古至今,中国瓷塑的制作成形方式都以模制为主,手工为辅,即通过模具做成整体形态,再由工匠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度刻画,深度刻画时留下的手工痕迹往往决定了一件瓷塑的艺术性高低。所以修复瓷塑时必须仔细观察,在完好处找到留下的手工痕迹,确定制作该瓷塑时工匠的手法并运用到补缺成形中。如图三这件西晋青釉狮形辟邪烛台,送修前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十片。清洗、粘接后发现,辟邪左脸、左颈、左腹有部分缺失,插烛筒和两只前腿全部缺失。前者可参照辟邪右侧完整处复原;后两者的外形则只能参考同时期同外形完整烛台。通过翻阅大量两晋时期制作的青釉狮形辟邪烛台资料,笔者发现插烛筒皆为口沿带唇边的直筒;烛台狮形四肢刻画的外形虽然每一件都有不同,但同一件烛台四肢的刻画是一致的。那么对于这件烛台,我们可以参照完好后肢的外形对前肢进行刻画。
由此,我们进行补缺处理。插烛筒为口沿带唇边的直筒,塑形较为简单;而两只前腿补缺塑形时则先要仔细观察后腿并用手模拟还原制作时工匠的手部动作,在胶即将固化之前重复这一动作以留下与后腿同样的手工痕迹。再经刻划脚趾、上色、做旧,完成其修复工作。修复后的效果,补缺处完全融入整个器物之中,气息自然流畅,重新使这件烛台呈现出了西晋时期瓷器应有的艺术神韵。
恢复原有缺失部分的手工痕迹是重新呈现出瓷器原有神韵的重要步骤。瓷器修复水平的高低,往往体现在修复师对类似细节的处理上是否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并将这些所看所思付诸实施。
微请添加+HBSB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