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为什么说祭蓝釉瓷器比较昂贵

时间:2023-03-27 10:05

  拍品鉴定+V:HBSB1826

  为什么说祭蓝釉瓷器比较昂贵,尤其是祭蓝釉官窑瓷器更贵,那是因为祭蓝釉瓷器是祭天礼器,祭蓝比较接近蓝天的颜色,所以古人用这种颜色的器物来祭天。

  中国自古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中国看得极其珍重,足以涉及到当时人类的各种行为,也同时影响到国家的各种活动,历经千百年的洗涤、历史文化的沉积,中华民族的礼扎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融入血脉,深入骨髓。

  古人出于对世界的未知、敬畏和对生活的期盼,而祭祀天地日月等诸神。其中祭天是最高等级的祭祀。“天”,古人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称昊天上帝。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维系者,人人行事必须顺应天意,西周以礼治国,而礼之设就是法天而来,形成了以“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的一整套完备的祭祀礼仪,为后来的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谨记奉行,是中国古代最神圣庄严的礼制仪式。

  明清祭祀天地之所就是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改称为天坛。祭祀天神以彰显皇帝身份的正统地位,其权利是君权神授代天之理;也是天下人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群体意志体现。明洪武帝就提出:“祀天地,实为天下苍生”,将敬天和恤民结合起来。

  在天坛建筑的形式美感之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天坛建筑群是依照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来建造的,一砖一瓦都蕴含着《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辉,成功地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天人感应”以及对世间的美好祈愿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文化。

  天坛祭祀主殿,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首定礼乐。《典故纪闻》记载“太祖尝谓廷臣曰:古昔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定贵贱,明等威......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失政也”。明洪武帝起于布衣,了解民间疾苦,痛恨奢华腐败,提倡节俭,提出存其精义,贵在心诚,并于洪武二年(1369)规定,祭器皆以陶瓷制成。

  《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明嘉靖九年更定祀典,各坛所用的祭器也重新作了规定,登、簋、盏、豆等祭器皆以瓷盘代之,此制一直沿用至清乾隆年间。

  犹如蓝天的颜色一般,将祭祀天坛的瓷器颜色选为蓝色。明、清蓝釉习称“霁蓝”或“祭蓝”,其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因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这种祭蓝釉肃穆宁静,极适用于这种天人相接的祭祀场合,故专用于祭天,且烧造数量极为有限。

  蓝釉中掺入适量钴料作着色剂,生坯施釉高温烧制而成。元代景镇窑始烧,明代蓝釉又称为“霁蓝”、“霁青”、“祭蓝”等,邵蛰民撰写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有“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瓷器大件器物增多,形体高大,不因胎体厚重而变形,器型端庄,显示出高超的制瓷技艺。

  霁蓝为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经高温烧成失透深亮的蓝釉,釉色均匀凝重不流淌。由于祭蓝釉在烧制过程中不流不裂,色调均匀一致,浓深而透明,被视为上品,主要施釉于祭器和华贵的陈设、祭祀用瓷。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沉静浓厚,符合霁蓝釉的典型特征,颇为珍贵。

  明清烧制蓝釉的技术,在承接前代遗留工艺上获得了空前发展,烧制技艺纯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推陈出新,创烧品种繁多,制作工艺精湛。色釉瓷不重彩饰,而以造型、釉色取胜,隽秀的造型和纯净的色釉完美的结合,相得益彰,展现出清丽秀雅的艺术风格。

  祭蓝釉器,釉质肥腴,色泽深沉凝重,光亮细腻,釉面橘皮棕眼密布,尤如蓝宝石般璀璨深耀, 灯光下的霁蓝釉瓷器发出洁润而又透亮的亮光,为整器都平添几分宁谧之趣。祭祀用瓷的器形也随时代的变更和帝王的规定变换更改,其中包括蓝釉瓷簋,祭天时正位、配位、从位及祈谷正位摆放,内盛稻、粱、黍、稷;蓝釉瓷豆,祭天、祈谷时陈设于正位、配位及从位供案上;蓝釉瓷尊,摆放于天坛正位、配位、从位,用于盛放祭酒;蓝釉瓷盘,专供大祀典礼举行时“彻馔礼”使用,等等多种不同用途不同形态的器形。这些器形端庄典雅,线条柔美,收放自如,灵秀风韵,观之确有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之感。

  “礼”包罗万象,内容繁杂,祭祀天地礼仪这样的在古代体现国家等级、以国家最高制度存在的礼制已成为历史,但尊天敬祖的礼制思想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发扬继承。

  从这些祭器中可以看到虽然经历历史变革,历朝历代礼制的变迁,但其根本存在的意义从未改变,核心脉络一直延续,这些精美礼器使我们中华民族礼制文化的结晶,是追溯礼制文化源头的证物,是表现我国所特有的礼制文化的实物,也反映出了民族大融合的特性,可以看到华夏文明中对天、对祖的敬畏与尊重,更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礼”文化的深邃和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