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天价珐琅彩凭什么成为明清瓷器中的佼佼者

时间:2023-03-21 15:00

  ****鉴定咨询+V:Hbsb360

  说起清朝瓷器,特别是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的瓷器发展,珐琅彩绝对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论是制作程序还是用料上,都是其他品种无法比拟的。景德镇素有 “十件粉彩不如一件斗彩,十件斗彩不如一件珐琅彩”的说法,足见珐琅彩之珍贵与特殊!

  “珐琅”是外来工艺名称的音译,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所谓珐琅彩,即彩料,是从外国进口来的。其构成是各种金属矿物质,经过化学提炼与配制而成。未施在瓷器上面以前,即为有色粉末,这种粉末色调清新,鲜艳而稳定,红则红,绿则绿,烧后只是光泽更好而已,其他没有什么差别。

  这种彩料,用樟脑油调成液体以后,即可按照画稿直接施在器壁上,图画的色彩当即可以显示出来,就像今天的油画一样。故凡是具有绘画才能的人,都能运用此种色料在瓷器上作画,这与我国传统的画瓷原料是不一样的。

  清乾隆珐琅彩绿地剔花红山水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珐琅以矿物质的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再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金属做胎的器体上,最后经烘烧成为色彩缤纷、莹润华贵的珐琅工艺品。

  历史上的珐琅工艺

  珐琅工艺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其烧制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改进。在我国,系统而成熟的珐琅工艺是从两个时期、从两条线路输入的。

  明 景泰蓝缠枝花卉钵

  第一次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由元朝统治者通过连年的征战与扩张把一种在阿拉伯地区比较成熟的掐丝珐琅工艺引进过来。这种技术在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高峰。由于当时产品多以孔雀蓝为主,所以人们又把这种工艺品叫做“景泰蓝珐琅”,后简称为“景泰蓝”。

  第二次是17世纪,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经海路传入中国,在广东称作“烧青”、“广珐琅”或“洋珐琅”。这种异常精美的工艺一进入中国便受到皇帝的喜爱与重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皆于北京皇宫造办处及广东两地设立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画珐琅工匠进京效力,大量生产,所作珐琅制品皆供皇室享用。

  明代传世珐琅以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为主流,还设立了机构——“御用监”专为皇家而制器。

  无论是在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都已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淡白微绿的天蓝,如琉璃般凝重的钴蓝,以及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均无一例外地用来做底色,形成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色彩清新雅丽,给人以高贵华美的艺术享受。

  明 景泰蓝西番莲纹钵

  明代早期珐琅的掐丝和纹饰还保留较多元代的特点,纹样依然以缠枝勾莲、菊花、葡萄纹为主,同时也增加了龙凤穿花、狮子戏球、花蝶纷飞等花卉动物相结合的纹样;明晚期还出现少量人物、山水等纹样。

  康熙二十年(1681年),臧应选以工部侍郎中的名义,到景德镇驻厂督造瓷器,在他的主持下,用进口洋料与景德镇瓷胎相结合,清康熙34年,宫廷工匠开始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之上,并成功创烧出瓷胎画珐琅这一新的瓷品种。珐琅彩瓷诞生。

  景德镇素有 “十件粉彩不如一件斗彩,十件斗彩不如一件珐琅彩”之说,从这个说法来看,足见珐琅彩之珍贵与特殊。珐琅彩有多特殊呢?从它的烧制地点就可知一二,清朝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御窑厂负责烧制皇宫御用的瓷器,其中就包含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等彩瓷,但是却很少烧制珐琅彩,之所以不在景德镇烧制珐琅彩,是因为皇帝对珐琅彩特别重视,他需要近距离指挥烧制珐琅彩瓷。

  所以宫廷会先从景德镇御窑厂运送糯米胎到北京,然后从景德镇调遣最优秀的御用画师进行创作,最后由内务府造办处工匠烧制,皇帝会亲自参与整个过程,发表修改意见直到烧成他满意的珐琅彩为止。这样的制作等级、制作规格,不仅在清代其它瓷器无法与之相比,于清以前,亦未见过类似案例。

  在纹样上,珐琅器体现了较多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初看珐琅会最先被它的配色与纹样所吸引,大块迷幻的宝石蓝包裹着充满秩序感的红、白、黄,这些釉色热切奔放,色泽润亮;充满神秘感的摩羯纹、来自远古时期的兽面纹、金光灿灿的龙凤纹勾勒出世间气象的云诡波谲,也写照着几代皇帝对华丽、繁缛的热情与向往。

  同样是彩瓷,珐琅彩为何能独得龙心?成为明清瓷“顶流”原因在于:

  1、珐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非常艳丽美观。珐琅彩瓷器,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工艺品。一方面,它是在清廷直接控制下,选用最好的原料,集中最优秀的工匠和画师,选择最好的样品来进行生产,根本不考虑成本问题。因而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器造价最贵,艺术水平也最高,被誉为“官窑中的官窑”。

  2、珐琅彩瓷从创烧到衰落全部由皇家垄断不外传,只限于宫廷、王府玩赏的御用秘器,也有用作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属宫廷御用瓷器。

  3、清朝末年皇家因都无法承担它的巨额制作费用而停烧,导致工艺绝迹数百年,被誉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4、琅彩瓷器烧制极难,其在雍正年间烧制数量较多,后期逐渐减少,到清后期停滞。所以珐琅彩瓷器显得比较珍贵,特别是康雍时期主要用于帝王赏玩,如果下赐重臣或外交互赠时一般都有记录存档。

  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000万港元开始竞投,经过总共45口叫价,以2亿2,500万港元成交,加上买家佣金,成交价高达2亿5,266万港元,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

  珐琅工艺在与中国古代工艺结合的路上,跨越了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朝代,耗尽了无数工匠、画家的汗血,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当之无愧的“顶流”。它身上那无可替代的色泽与气质,会随着岁月的打磨愈显光彩。****鉴定咨询+V:Hbsb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