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8 18:06
微信请添加+HBSB8899
提到玉壶,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在唐诗中常常出现,但唯有这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传颂至广,玉壶冰心也成为人们形容清廉正直,品行清白高洁的常用词。
中国古代所说的壶,其实大致分两类:第一类是大腹敛口壶,也是中国出现最早的壶,相传黄帝时的陶正,也就是传说中制陶业的发明者昆吾制作了壶,故《说文解字》中有:“壶,昆吾圜器也”的定义。
壶字为象形字,有圆壶、方壶等造型,并无流和执柄,常见者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壶,多为酒器、礼器。此类壶从史前就开始出现,一直流行到明清,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壶最为兴盛,其壶的造型也成为后期其它类型壶的渊源。
大腹敛口壶发展到魏晋,为了倾倒方便,出现了一种加上流和柄的执壶,以后逐渐流行,从隋唐到明清越来越兴盛,魏晋以后的陶瓷器尤其常见。
但对于玉质壶来说,无论是无流壶还是有流壶,隋唐以前均不见,这可能和玉壶制作需要玉料较大,且口小腹大,掏膛工艺比一般的炉、碗、洗、杯、盘等要复杂许多,更不如青铜或陶瓷可反复试验、烧制、铸造,故即使发展到明清,玉壶的数量相比其他器皿件还是算少的。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明清时期,有流壶与无流壶加起来才有240余件,其中有流的执壶仅110件,明清又大约各占一半。这些数字也说明壶的制作比其它玉器皿件要复杂的多。
目前看到最早的玉质壶,是1956年出于河南洛阳的一件唐代盘口圆腹壶,无执柄,属于第一种大腹敛口壶,这类玉壶唐宋均不多见,元代开始有所增多,明清时期数量明显多于前代,但乾隆时期此类壶多为仿青铜器的仿古壶。
17年10月3日,苏富比香港2017秋拍“中国艺术珍品”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共165件精品上拍。其中,本场封面拍品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以6550万港币落槌,加佣金7547.5万港币成交。
此壶乃宫廷名器,拍出天价不在意外,而拍品介绍中,徐琳的一篇《一片冰心在玉壶 ——白玉羊首瓜棱式铜镶珐琅提梁壶赏析》,更是提供了一份玉壶小史,在此节选,供藏友参考。
白玉羊首瓜棱式铜镶珐琅提梁壶,以和阗上等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器身以十二瓣瓜形为圆腹,壶盖与足亦均分十二瓣。盖钮以多瓣瓜造型层层相迭为宝塔形。最精致者为壶内及盖内亦打凹分瓣,与外腹之十二瓣形成呼应,盖、壶以子母口相合,严丝合缝。
微信请添加+HBSB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