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请添加+HBSB8899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即有薰烧香草以驱虫避秽的传统。至汉代,与熏香习俗相配的香具也发展成熟,陶制或铜铸的薰炉已十分常见,其中尤以博山炉最为著名,唐代仍有“漳宫旧样博山炉,楚娇捧笑开芙蕖”之诗句,可见香炉在我国的源流之深。唐宋时期,香炉的发展被两股文化潮流裹挟至高峰,一是佛教的传入与普及,二是世人阶层兴起并占据了审美的主流。陆游诗中叹“石磑霏霏雪,铜炉袅袅云”,亦可见香炉在宋代文人间已经是常见的书房长物。
明清的宣德炉则将古代铜炉的发展推向高潮。狭义的宣德炉一般指明宣德三年,由明宣宗责成内廷工匠,参照宫内所藏宋代瓷炉、《宣和博古图》及《考古图》所铸的一批铜炉。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这批铜炉不仅形制古雅经典,且用料为进口风磨铜,经十二炼方能成器,故质地细腻精纯,更兼有金红栗黄各式皮色,备受追捧。今人考据宣德铜器时,往往质疑《图谱》的成书时代,但明代宫廷铜器中有一批质地精纯、皮色鲜亮的优质黄铜器,却是不争的事实。
朝冠耳炉之器型历来为宫廷专用,其朝冠耳往往寓皇家威严之意于其中,今日在故宫殿前陈设中仍然可以见到各式朝冠耳炉。宝华殿前即有一尊“三足宝鼎青铜大香炉”,立于汉白玉须弥座上,其形制纹饰尽与本品相仿。宝华殿是清宫正殿佛堂区中主供释迦牟尼佛的一处佛堂,清代皇帝每年数次在此拈香行礼,足见此式朝冠耳炉具有极高的等级规制。本拍品与宝华殿前铜炉相比,尺寸颇小,且于纹饰上施鎏金装饰,是以精巧之处更甚之,应是按殿前大炉的形制缩小铸造的掌玩小炉,极具收藏价值。
清康熙-雍正四方壓經爐
著录:《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历史博物馆,页266,图214。
璀璨⑤—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此炉取精铜炼铸而成,质地坚密,炉身精心养炼出枣红皮色,上布褐斑若石榴皮,浑然天成。其形作四方,平口外侈,承短束颈,出鼓腹圜底,至腿足渐下渐收,四足则又外撇,足内侧圆弧凸出似兽蹄,模仿家具罗汉床中常见的蹄足样式,颇具力量感。炉颈出一对鋬耳,环卷收于炉腹,使炉身重心上提,配炉下高足,显得端正大方。整炉比例协调,线条起伏婉转,置于案上而视之,既有素正之法度,亦具婀娜之风姿,赏心悦目。
lot963 清康熙-雍正四方壓經爐
清宫铸炉之中,鋬耳压经炉常见,方炉亦非稀有。但如本品这般,以高足方炉之器型,配压经炉之鋬耳者,则实属罕见。其形制或源于《图谱》中所记之台式炉,但相比之下,此炉线条更为流畅简洁,有明清家具般的精炼之感,应为清初仿照古器而创制者。其炉底“宣德年製”篆款,工正严整,修磨圆润,亦是清代宫廷造办处铸款之风格,使整器更添“内廷恭造”的精致气息。
清初棋耳活環鉢式爐連座
璀璨⑤—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此钵炉铜质精润,持之沉重异常,可以感知其铜密实程度,音轻妙韵,为十数遍精铜所不能为。造型若宝珠,饱满浑圆,炉口起弦纹,内膛见旋纹,辅首置于炉身最宽处,状若棋子,悬扣双环,素净无比。此种修饰在常见宣系中所见极少,其型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底部处理更显功力,其底仅寸余,微凹圆润,中部嵌款,底款方正严峻,与炉型圆润产生强烈对比。皮色蟹壳青,古香古色,厚泽细腻,微抚即亮,微温即润。宣德二字,铸后修刻,隐见刀痕。方正严峻,仪轨森严,为明末清初典型官作款式。其下黄铜器座,与器底严丝合缝,浑然一体,显为原配底座,能留存至今而不失,实为难得。
清康熙康熙六十年製蚰耳爐
璀璨⑤—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本品取精铜铸成,质地坚实细腻,色如棠梨而内蕴青灰,皮壳亮丽,若有精光敛于其中。炉作簋式,垂腹浑圆,内收于矮圈足,两侧置一对蚰龙耳,耳势浑圆,发于颈而收于腹,为整炉添一分高挑之感。观此炉线条简练流畅,造型比例皆取法明代《宣德彝器图谱》中所载之“蚰龙耳彝炉”,虽上下无一雕琢痕迹,但其形端正,其色灿然,抚之滑润,叩之音清,亦是赏之不厌的案头雅器,实得宣铜铸炉之真谛。炉底削磨光亮,中心方框内减地阳刻“康熙六十年製”楷款。
康熙六十年,皇帝举办万寿节,高寿节日宫廷上下极为重视,宫廷制作了一批材料、工艺皆精的宫廷器物,此炉即是其中一例,其年款修磨工正,字承明代台阁体书之雅气,确有康熙官款之风格,颇有收藏研究之价值。
清雍正銀描金獸面紋三思爐
璀璨⑤—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此炉直壁深腹,炉身起三道弦纹,光素无耳。炉壁厚薄适中,银质,弦纹间以描金工艺装饰兽面纹,底刻“雍正年製”楷书款。深腹炉为明代以降最为流行之实用炉,一般内盛香灰,用于直插枝香。此炉型制按《沈氏宣炉小志》,为桶炉。另炉身为竹节形炉与三弦炉融合,既有自然之象,又符法炉之意。《宣德彝器图谱》中亦有记载此式炉形,称“三元太极炉”,据载其形制来源于“姜铸三元太极炉款式”。此炉又有法桶之名,暗喻「法统」,而炉身三道弦纹,乃警喻慎言谨语,三思而行。今公私收藏中的三思炉屡见不鲜,但多为素面双兽耳之形制,存例可参照《金玉青烟》第202页所载之兽首衔环竹节式炉,其炉形与本品极似。但本品无耳,且通体错银描金,器型纹饰皆庄重素穆,款字清晰规矩,实为珍稀佳品。
清康熙戟耳筒式炉
璀璨⑤—中国书画及古代艺术珍品夜场
此炉取精铜所铸,尺寸不大却颇坠手,叩之有清音回荡,炉皮作淡棠梨色,灿灿若敛金光于其中,打磨光润更添璀璨。整炉作筒式,平口直腹,略微内收,下承外撇圈足。炉壁两侧置一对戟耳,线条圆弧内收,与硬朗平正的腹壁形成对比,为整炉添一分清雅风韵。整炉造型方正,比例协调,线条中自有一份端庄法度,虽炉身上下不着一丝雕凿痕迹,却更将其皮色外形展现地淋漓尽致,置之于书房案上,更添书卷气息。炉底减地阳刻“大明宣德年製”篆书方款,款文字迹古朴,线条简洁方正,与炉形甚为相合。相似器型者,可于王世襄先生之珍藏中见得数例,其端庄正直之气息与本品一般无二,亦是王世襄先生珍爱之雅物。
清早期 唯以烟霞自适钵式炉
方物—古代文人书房长物
精铜铸炉,铜质精纯,皮壳色若熟栗,润泽内敛。铜炉通体光素,作钵式,唇口丰肩,弧腹下收于小平底,形成上阔下窄之势。整炉造型简约,但线条圆弧流畅,器壁厚薄适中,持之坠手,叩之音清,内蕴端正古朴之气,甚合明清文人的审美意趣,是文房案上之佳玩。炉底减地阳刻“唯以烟霞自适”六字篆文私款,刻文工整端正,金石味颇浓厚。明清铜炉多见各式私款,是当时世家门第的自用款识,用以注明家藏出处或是寄托志意。此款文出自唐代王绩之《答刺史杜之松书》,其中有“渊明对酒,非复礼义能拘;叔夜携琴,唯以烟霞自适。”一句,颇能代表王绩隐逸求真的魏晋风度,尤具意境。
清早期 谦谦家藏款压经炉
方物—古代文人书房长物
压经炉又称“押经炉”,宣德皇帝用以赏赐佛教寺院,后来寺院多有仿制,成为专门的礼佛之物。此铜炉敞口、微束颈,扁圆腹,下承三乳足,颈与腹部之间饰带有翘角的鋬耳。炉身及双耳轻盈,有向上拉伸之感,而乳足较为粗壮,又具沉稳之特点,两者配搭,和谐巧妙。炉身素面无纹,宝光内敛,蟹壳青皮壳柔腻莹润。炉底外壁錾刻减地阳文“谦谦家藏”四字篆书款识,结构紧凑,与炉身风格相一致。此复字款不查,但十分罕见。谦谦也可能取谦谦君子之意。
所属地区:海外
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起源于19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来自法国,最早居住在法国阿尔萨斯, 后来向东迁移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逐渐扩张到整个德意志地区。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维尔纳建立鹰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为名。统治时期从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长、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
微信请添加+HBSB8899